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2024 健身工作室的創業全記錄

跨了個年,對很多人來說就是看完煙火秀後,隔天睡了個飽,接著就繼續跟往常一樣的工作。

我則是花了點時間在回顧 2024 年,整理好就該告別 2024 年了。

去年完全在意料之外的事件,應該就是老婆去協助健身工作室的創業過程,為此我也寫了好多篇文章記錄中間發生的點點滴滴。

年度結算後他們已經上軌道了,我滿驚訝第一年就能實現獲利,畢竟一開始的資本支出很多,再加上剛開業的客源還不穩定,在我們原本的財務試算表中,去年應該會以小虧收場。

出乎意料外地,他們逆襲了原先的預測,原產業創業的優勢在此顯而易見,專業變現的流程可以直接照搬原本連鎖店的模式,省去摸索的時間,也間接省下不少成本。

就以這半年的營運資料來進行分析,可以預期 2025 年勢必能繳出更耀眼的成績單,這不僅鼓舞了創業團隊,也讓在旁邊看戲的我、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

像這種從無到有、然後再逐漸步上正軌的案例,只要有參與或接觸到,都會從中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這也是推著我們持續往前進的原動力。

就讓我從過往文章中的敘述,來回顧這個創業的旅程吧!

首先登場的是〈健身教練的新創之旅〉,對這天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我們換了好幾個地點,最後才流浪到麥當勞去討論,而且一講就講到凌晨兩點多,我都快崩潰了。

半睡半醒之間給這群年輕人建議,當時也不知道他們是玩真的、還是說說而已,心裡想著就與人為善、積福報吧!

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本來是兩人合夥的創業團隊,突然又找了個不介入經營的金主進來,這時就有股權上的考量。

我們也努力地提供一些建議,盡可能形成雙贏的局面,這過程也被記錄在〈創業需要資金,但又不想讓金主佔大股!〉。

想不到這群人是玩真的、而且非常積極,兩週後就開始在跑設立公司的流程了,那段時間真的還滿混亂的,細節可以看〈高效率的一天〉。

從中就可以看出這個創業團隊的「執行力」,拔腿狂奔阿! 

而且他們那時都還沒離職,反而是要瘋狂的把課給上完,這真的是很考驗體力與耐心阿!

才隔了一天,在〈要考慮的不只是眼前!〉一文中,老婆拉著我反覆討論健身工作室的「財務模型」以及「薪資方案」,怎麼比我自己創業還認真阿! 

其實我也很羨慕他們創業前就有人能協助,回想自己剛開始創業根本就是亂搞一通。

藉著這個協助的機會,我也趁機把以前學過的東西再重新整理一下,這算是我自己無形中的收穫,當時也很認真的把過程記錄在〈協助健身房新創的額外收穫〉。

現在回頭看,整個三月滿滿的都是健身工作室創業的文章,就知道當時是真正有花心思在上面的。

時間快轉到五月試營運前,經過詢問我才知道前期籌備時預算嚴重超支,然後又發生了一些突發狀況,這在〈健身工作室也不簡單〉一文中都有提到。

剛開始正式營運的時候,大家都很緊張,而且老婆已經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健身工作室的電子化系統流程上面,只許成功阿! 

可喜可賀的是成果符合原先預期,這也讓我們鬆了一口氣,這心中的小劇場都有寫在〈健身工作室的大進擊〉中。

當時我還特別提及「健身工作室今年度要損益兩平是有難度的」,但事實告訴我們: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六月前後應該是一個分水嶺,前面是壓力鍋快爆炸了,當正式營業後,壓力反而慢慢地被釋放出來。

我也針對老婆當下的事業現況寫了篇感想文〈多元的收入來源〉,這種組合式的收入來源,我覺得是種對職涯的風險控制策略,非常值得借鑒。

暑假期間我們兩個人瘋狂地出國旅遊,直到學期開始前我才收心,利用阿仔師講的評估方式,針對我們兩個的工作現況寫了篇文章〈賺錢?賺名?還是要賺爽的?〉。

其中有部份的內容是在講健身工作室的情況,當時已經連續兩個月都實現盈餘,這時就已經超越我們原先做的「財務預測」。

直到去年底前,健身工作室都呈現很穩定的狀態,每個月都有盈餘,這對一間新開的店面來說相當成功。

但創辦人的一句話「以前看前輩跳出去開店,都以為很好賺,換自己跳下來經營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瞬間把人拉回現實世界,其實開店做生意真的不簡單。

同時期我也有朋友展店失敗,我乾脆就把這些用血與淚換來的經驗,寫成一篇警示文〈開店做生意會遇到什麼狀況?〉,用以提醒大家開店該注意的事項。

想不到我這個旁觀者外加陪跑員,竟然寫了整整十篇文章來記錄這一個創業過程,現在回頭看還真的滿有趣的。

想到當初在麥當勞熱血討論創業的一群人,真正地在社區紮下了根,把紙上討論的內容,一點一滴變成了現實,這確實令人感動。

連我這個局外人都想為他們喝采了,想必身在其中的老婆更有「成就感」吧。

希望今年健身工作室能更上一層樓,讓我這個全記錄可以一直寫下去,創造屬於他們的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