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多元的收入來源

最近聽到老婆在協助的兩間公司,都陸續完成上半年的階段性目標,讓人不禁嘴角上揚,內心愉悅。

先前有提過其中一間進出口的公司,正在引入日資,走過前期的盡職調查後,終於來到注資的階段,既然已經走到這個步驟,完成後續的公司變更應該不成問題。

健身工作室從五月中試營運、五月底正式開業後,到現在六月中已經漸入佳境;甚至因為地點的人潮多,前期的新客合約數量遠超預期,很多時候事前的規劃就決定了它的結果。

雖說是無心插柳,但老婆確實也慢慢建立起她自己的事業版圖,不是那種大開大闔的創新創業,也談不上是有什麼改變世界的理想或目標,但她確實是在應用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經驗,協助中小企業做「數位轉型」。

在協助別人的過程中,她也體驗到很多先前從未碰過的狀況,藉此了解該如何從無到有地協助一間公司建置資訊流及金流的過程;另外,還順道熟悉了海外投資的流程,該怎麼跟投審會溝通等事宜。

就我的角度來看,這些經驗比到手的金錢更有價值,因為它是可以被累積起來的,這些都是未來更上一層樓的養分。

除此之外,就薪資的層面來看,擁有多間公司的收入來源,不管是在「成長的爆發力」或是「抗風險的穩定性」來說,都絕對比單收入來源更好。

抗風險的穩定性很好理解,總不可能同一時間所有公司都掛點吧! 但成長的爆發力又該怎麼說呢?

舉例來說,以調薪的角度來看,是一間公司一次調兩萬比較困難,還是四間公司同時調五千比較難呢? 我個人覺得是前者的難度相對比較高。

雖然多數人都覺得「基本工資」沒什麼意義,但從老闆的視角來看,它具有錨定效應;要知道用人薪資的高低感受是相對值,而非看絕對值,因此基本工資就是一個標準的度量尺。

用接近、但低於基本工資的價格當作顧問費的基準,對公司來說負擔不大、對老闆來說心裡感受又很划算;這是一個有效的定價方法,並且它會隨著基本工資的調整而有調升的空間。

在創業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單一客戶的比重過高時,公司會有營運上的潛在風險,因此要擴大客戶的基數,降低單一客戶對公司營收的影響;但在當受僱者 (上班族) 時,又把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單押在一間公司上面,完全不考慮自己職涯上的潛在風險,這點確實很矛盾。

或許在現有的機制下,要創造多元的薪資收入是很困難的,因此大多數人會考慮用不同的方式為自己創造收入來源。

在「財富哪裡來」一書中有提到類似的概念,讓自己在主業外,增加其它的收入來源,其目的就是在降低單一收入的風險,以及提高成長的可能性。

但說真的,很多觀念都是知易行難,不管是副業或是投資,都是要花時間投入、累積相關經驗後,才有持續收入的可能性。

人一天的可用時間是有限的,要如何合理分配時間,幫自己創造多元的收入來源,並讓它持續有穩定地產出,就需要積極規劃以及行動才有可能達成,空想只會讓自己在原地停滯不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九) 產學合作要怎麼做才算成功?

這是我創業夢想的起點,一直很佩服德國的某家公司,他們的創辦人都來自慕尼黑工大的團隊,甚至主要創辦人就是在攻讀博士班的時候創業,公司的主要產品當然也就跟他的論文有所相關。 後來這間公司逐漸成為世界級的公司,台灣主要的設備大廠也都採用他們的產品;就算他們已經是這麼成功了,但主要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