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世界第一簡單經濟學』追尋經濟學的軌跡

這個章節像是在帶領大家了解「經濟學」的歷史發展,從工業革命後才有經濟學生長的土壤,因此這個學問其實發展也才兩百多年而已,因此相關理論還算是在發展階段,百家爭鳴。

從古典經濟學到凱因斯經濟學,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現實事件是如何影響一個學派的理論,對既有理論的反思,不斷的修正,才有更能解釋人類群體行為的理論誕生。

總而言之,我並不是主修經濟學,但看著它的發展軌跡也覺得很有趣。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個體經濟學」是一種從經濟體中的小單位來進行分析的經濟學;每個單一個人或單一企業都是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來採取行動。

針對自身的目的,「判斷(選擇)」該怎麼行動比較好,這就是個體經濟學的研究主旨。

「總體經濟學」的研究目標是整個國家或整體產業,所有消費者與所有勞動者在想什麼、會怎麼行動;比起個人的意見,總體經濟學更重視所有人的感覺,並會以「大方向」來掌握經濟。

工業革命後,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交易活動:

1. 勞動者在企業工作賺取工資 → 出現「勞動市場」

2. 賺取工資後購買企業生產的商品 → 出現「產品市場」

3. 用不完的錢存在銀行,並貸放給企業 → 出現「資本市場」

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主張自由進行交易可促進國家繁榮,這就是所謂的「自由放任主義」;個人自由爭利可對全體社會帶來利益、不考慮他人而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或說自私)採取行動,結果就會使整體經濟進入最有效率的狀態;「看不見的手」就是在譬喻上述現象。

商品的價格是依據需求與供給的結果來決定,依此決定的價格是最適價格。政府只要認真去除會妨礙自由交易的障礙,這稱為「古典經濟學派」

因為 1929 年美國發生經濟恐慌,「看不見的手」有好長一段時間都無法發揮功用。因此,凱因斯認為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政府必須積極參與經濟活動;他提出「總需求管理政策」,當需求大幅減少時,政府必須跳出來率先增加需求,羅斯福就是採取凱因斯經濟學來開展新政。

古典經濟學認為供給在交易中比較重要;凱因斯經濟學派則認為有效需求比較重要。

代表兩方主張的關鍵字分別為「賽伊法則 (Say's Law)」 「有效需求理論」

賽伊法則:供給會決定需求的多寡,這是建構在某個假設下,該假設認為當需求與供給不一致時,商品價格就會進行無限的調整。但這個理論要成立,必須建立在「價格可以無限制上下調整」的前提下;假使商品的價格無法進行調整,需求量與供給量也不會產生變動,就不可能會出現均衡。

有效需求理論:根據需求量的多少,才會決定供給量與交易量有多少,因此經濟規模的大小是由需求來決定的;有效需求代表的是根據貨幣購買力所可能實現的需求,也就是自己錢包裡所能負擔的實際需求。

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世界第一簡單經濟學』經濟學中的三類市場

關於產品市場及勞動市場的企業家戶相互依存關係,這個章節已經說明的相當清楚。

但我想補充「資金市場」的部份,家戶不只能透過銀行間接借貸給企業,也可以直接透過證券市場購買企業的「股票」,成為公司的股東;或是透過債券市場直接購買公司「債券」,成為公司的債權人。

在現代社會金融系統運作下,「家戶」有更多元的管道跟「企業」產生相互依存關係,這也是該進一步去了解的部分。


本章節的重點摘要如下:

任何人都能「自由交易」的系統就稱為「市場經濟」。

所謂「市場」就是集合企業與家戶進行「交易」的地方。

經濟學所分析的市場就只有「產品市場(財貨市場)」、「勞動市場」及「資金市場(貨幣市場)」。

「產品市場」中交易的是「財貨」與「勞務」:財貨包括麵包、書籍、汽車等有形的物品;勞務就是人所提供的服務。

「勞動市場」就是聚集了「想工作的人」與「想僱人的企業」,並決定該以多少工資僱用誰的地方,經濟學的術語稱為「交易勞動力的市場」。

企業購買勞動力,家戶賣出勞動力;購買勞動力單指該「勞動者為企業工作」的權利。

「資金市場」所交易的就是「金錢」,就是金錢的借貸以及與金錢相關的交易。

家戶與企業之間共利互生的「相互依存」關係,在產品市場中,企業必須買入原物料,並導入機械設備才能生產商品,企業所生產的商品最後會由家戶(消費者)買走

家戶為了購買商品就必須工作賺錢,因此必須在企業中謀職,家戶在身為產品「消費者」的同時,也是「勞動者」。

因此,家戶與企業之間不只包括商店與客人的關係 (產品市場)而已,還包括了僱主與從業員的關係 (勞動市場),相互依存。

在「資金市場」上,家戶與企業依舊是相互依存,所有家戶沒用完而存起來的錢,被企業借貸出去。

家戶將暫時用不到的錢透過「銀行」貸放給企業,也可以收取「利息」。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世界第一簡單經濟學』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

常聽老婆在講:「資源有限,想做的事卻很多」,經濟學就是學習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針對自己的目標做出最有效率的選擇 (決定)。

不管是時間、金錢、健康與精力都是有限的,但每個人想完成的事卻很多,那麼該如何做決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讀這本「經濟學」的科普書籍。

這本書是以漫畫方式呈現,對比文字生硬的教科書來說,或許會更吸引人,但裡面很多內容還是需要跟日常生活相印證,才能慢慢地將經濟學的專有名詞及原理套用在生活中,並真正地理解它。

我看了很多跟經濟學相關的書,但不是科班出身,總覺得似懂非懂,自己還是沒有真正入門。

因此,希望能透過這本入門書,讓自己更有系統的了解「經濟學」到底在學些甚麼,然後再更進一步理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經濟學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減少資源浪費」,教科書通常是以「尋找最適資源分配」來表示。

資源是有限的,跟「交易」有關的所有東西都是資源,包含錢、時間、人、原物料等。

資源具備稀缺性,必須有效率加以使用,所謂的「有效率該怎麼做」,這就是經濟學要探討的問題。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迫做出「選擇」,我們的人生也是在選擇中度過的。

要用手上的錢這項資源買什麼? 就是我們選擇後的結果。

購物算是一種「有限的金錢資源」該如何使用之選擇;「有限的時間」該如何使用則是時間的選擇。

選擇就是一種資源分配行為

由於擁有的資源有限 (稀缺性),因而必須作出選擇,對整體社會來說也是一樣。

資本主義經濟:想買什麼、想賣什麼,基本上全都由人自行決定,並且可自由進行交易;只要「市場經濟理論」發揮功效,就可以自動讓整個社會得到平衡。

左右資源分配的3個重點:

1. 該生產哪一種產品以及生產多少

2. 該如何生產

3. 由誰來決定生產量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富小孩與窮小孩 2』孩子的財商養成課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富小孩與窮小孩」這本書,對於該如何教育小朋友「財商觀念」感到好奇,所以在圖書館借了這個系列的兩本書,想不到第二集先到了。

看過一遍後,覺得裡面有些觀念可能連成年人都懵懵懂懂,這應該算是「經濟學」的入門書吧;本書有提到資源稀缺、價格競爭、通貨膨脹、邊際效用、錨定效應、稟賦效應及沉沒成本等專有名詞,這些我應該是讀 MBA 時才有認真學過。

這本書厲害的地方是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小朋友可以跟生活中發生的事對照做印證,來理解這些名詞背後的意義。

這個方式很棒,比起教科書用「名詞解釋」與「數學模型」的呈現方式,更能讓人了解到這些名詞不單單只是教科書上的理論,而是跟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息息相關。

我甚至覺得,不止小孩要看,父母如果是非相關科系的應該也要陪同閱讀,一起成長。

至於「時間」「習慣」「健康」等章節,看似跟財商教育無關,但誰說財富只有單指金錢呢? 

總之,這是一本不厚的書,由父母先吸收後再跟小朋友一起分享,教學相長,都會有很大的收穫。


以下為本書重點摘要:

1. 貨幣:互通有無提高效率

貨幣提升「以物易物」的效率,讓互相交換的需求和價值因配合而得到了提升。

貨幣也讓財富累積有了保障,讓努力成果可以被保存。


2. 短缺:價格競爭受到限制

「資源稀缺」,透過價格競爭不一定會短缺,會讓買得起的人有能力擁有。

短缺現象,當價格競爭被限制,以至於所有人都買得起,就會造成很多人都買不到的現象

短缺會引起價格以外的競爭,為了要買得到,就需要付出「價格以外額外的代價」


3. 權利:有利要素積累財富

權利讓能力更有價值。

能力是自己擁有的,可培養;權利是別人給予的

能力不管再強,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權利(舞台)」讓能力可以發揮,那麼能力的價值就無法凸顯出來。

舉例:

1. 想要教書,除了通過教師甄試外,也必須要有學校願意聘請,這代表國家和學校給你這個權利(舞台)。

2. 在公司工作,要通過面試,公司給你工作的權利。

3. 當 Youtuber 也要有平台給你上傳的權利。


4. 保護:關注有形而非無形

擁有屬於自己財產的權利是別人給予的。

人類社會在「公德心」「公權力」的驅動下,會尊重、保護他人的財產,也就會讓人努力付出,並擁有自己的財產。

對於財產保護,只能保護它的物理特性,但不能確保它的經濟價值。

我們擁有的東西,受權利的保護,但這個財產的價值,則要用「知識學習」,來確保能夠繼續增值。


5. 自由:不是免費而有代價

自由絕對不是免費的,需要用各種不同的「資源交換」才能獲得。

「花錢買時間」,是很值得的資源交換。快速的高鐵或飛機,能省下許多時間,「高單價換時間自由」

不管是創業或是工作,賺錢謀生,就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權利,更是「累積財富」的重要方法。

賺錢不能傷害到別人的權利及侵犯到別人的自由。

權利,避免無限放大。

自由,不是免費取得。

賺錢,必須合法誠信。


6. 產權:能夠轉讓才是擁有

擁有財產的權利有三種,「使用權」「獲利權」「轉讓權」

擁有轉讓權才是真正擁有這個財產。


7. 效用:同樣資源不同感受

同樣的資源,會產生不同的效用。

效用是個人的「主觀」認定。

買賣消費(買不買)是最直接「辨別商品服務是否產生效用」的方法。


8. 價格:有效競爭資源分配

任何資源或商品,它的價格高低,主要跟我們的需求所呈現的「稀缺程度」有關。

稀缺會讓價格持續不斷的上漲,當有「需求」時,競爭的情況才會出現,而「價格」才會成為競爭的工具。

沒有需求,就算稀缺,也不需要類似價格的競爭工具。

資源稀缺讓價格上漲,使商品有利可圖,會吸引人進行生產;當資源充足,價格又開始下跌,而價格下跌會使商品無利可圖,讓更多人退出生產,進而使資源稀缺又回到價格上漲,這就是「價格循環 / 經濟循環」。

價格可以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價格的變動,會直接影響生產者或是廠商調整「生產的方式」「資源的分配」


9. 通膨:小心漲價吃掉財富

通貨膨脹代表物價上漲。

存錢是累積財富的重要過程。

尋找合適的投資方法,讓儲蓄不易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是累積財富的重要觀念。

資產能隨時間增值才是好資產

投資有賺有賠,持續學習、累積經驗,增加自己判斷的能力和知識,才會真正抵抗通貨膨脹,增加財富。


10. 稀缺:商業模式競爭本質

需求會不斷進化進而創造稀缺;創造稀缺也是「商業競爭」的本質。

欲望無窮是形成稀缺的最重要關鍵。

「需求升級」也會形成稀缺競爭;舉例來說,一開始只要吃得到,再來想要吃得飽,然後開始講究吃得好、吃得精緻、吃得有氣氛。

需求升級後,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當你想要的東西,別人也同樣想要時,就會形成稀缺。

當大家都想要特定的資源,但這個資源不足以讓大家同時擁有,就會形成稀缺。

創造稀缺是所有做生意的本質,商家就是透過讓每一個人想要,而且持續不斷地升級需求,讓消費和交易能夠一直發生。


11. 邊際:越多未必真的越好

邊際是經濟商業現象的一個概念,也就是每增加一個產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影響。

邊際效用是每增加一個產品或服務,帶給我們的好處或效益。

邊際效用會隨著增量越來越少,價格就是最後感受的邊際效用。

東西並不見得是越多越好,幾乎所有事情多了之後,都有可能讓我們的滿足感下降,這就叫做「邊際效用遞減」

價格為衡量邊際效用的工具。如果價格低於我們的邊際效用,就有意願購買;反之則不想購買。


12. 錨定:你以為的未必為真

人不是「理性」的,易有先入為主概念。

比較,會影響情緒以及理性的判斷。

銷售方式主要針對人們的「不理性行為」。

「錨定效應」就是希望給你一個先入為主的概念,然後其他進來的想法就會和這個概念互相去比較。

手機 3 萬元便宜 100 元跟手機殼 200 元便宜 100 元,同樣是省 100 元,但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很多做生意的人會透過人們的「不理性行為」,將本來很貴的東西讓你覺得很便宜,原來不想要的東西,變得很想要。

舉例來說,標價 8,800 元,打一折賣 880 元,乍看之下是便宜,但原來的標價真的有 8,800 元的價值嗎?


13. 稟賦:擁有最好、損失厭惡

人們會「高估」所擁有事物的價值。

失去的痛苦大於得到的快樂

「稟賦效應」是當我們擁有一個東西後,會打從心裡比較珍惜它,甚至會高估這些事物的價值;稟賦效應是銷售重要的武器。

價值因擁有而提升。

「損失厭惡」是指失去東西的效應,既然我們對於擁有的事物非常珍惜,那麼當失去時,自然而然會覺得特別痛苦。

很多商家會在販賣商品的過程中,盡量加入讓「消費者擁有」的感覺,提高這個商品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與價值。

IKEA 就是典型案例,常在商場擺出不同的家具組合風格,讓你在現場坐坐看、試試看,於是就產生了擁有的感覺。

帶回去的家具要讓消費者自行組裝,這樣一來,這個商品就更有屬於你的感覺,容易因為捨不得而放棄退貨的權利。

很多人把稟賦效應稱為 IKEA 效應。

在商業上常見的稟賦效應應用有試穿、試戴、免費鑑賞及專屬商品 (雷射雕刻名字) 等。

稟賦效應會讓人捨不得放棄所擁有的事物,不想有失去的痛苦


14. 沉沒:放棄過去展望未來

不要在乎投入但無法回收的成本。

進行決策或選擇時請把沉沒成本忽略不計。

「沉沒成本」是指不論時間還是金錢,都不能回收的成本。


15. 時間:支配人生完成夢想

時間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時間久才更能累積資源。

「財務管理」真正的內涵是「資源管理」;重要的生命資源包含陽光、空氣、水、時間、金錢、健康、家人、朋友。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每一個人的生命長度都不同,對於時間的追求,除了讓自己健康、活得久外,更要「增加可支配時間」,用來「累積自己想要的資源完成自己想要的夢想」

認真思考自己想要的資源跟夢想,不管是知識、興趣、親情或友情,才能把時間放在最好的地方。


16. 習慣:微小累積巨大成就

習慣會透過時間形成巨大影響。

習慣在開始的改變要越小越好。

習慣是個從適應到喜歡的過程。

時間 (專注力) 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這個成就養成,很重要的關鍵就是靠「習慣」

習慣的養成,一開始越小越好,不會有太大「壓力」才能持續更久。


17. 健康:優質身體財富打底

健康是人生當中最基礎的財富。

損害健康的小習慣容易被忽略。

財富來自於強化健康的好習慣。

時間是屬於人生「量」的財富,越多越好,就是要「活得久」;健康是屬於人生「質」的財富,活得品質要好,就是要「活得好」

失去健康想要再恢復,大多要花費更多精力。

健康,看不到也摸不到,但是透過好習慣,讓健康與我們同行,才是一輩子最富有的幸福。

2023年2月19日 星期日

驚人的 ChatGPT

這幾個月一直看到 ChatGPT 的新聞,但由於我對於對話機器人的刻板印象,一直沒有把它當一回事。前天我老婆傳 Ptt 的討論串給我,才知道原來 ChatGPT 已經在程式設計的社群中引起關注,而且有很多人都願意為了回覆的速度及優先權付費。

當天晚上我在運動時找了有關於 ChatGPT 的影片,用中文也可以直接問問題,然後 ChatGPT 會回覆並給出程式範例,這個過程提高了我對 ChatGPT 的關注程度,於是馬上註冊來測試使用。經過了反覆的測試,ChatGPT 在程式設計及文字創作這種應用上,可以有效提升生產力,我甚至覺得這應該會改變以後的工作模式,就跟當年網際網路與搜尋引擎剛誕生一樣,當知識的取得變的更容易時,總會消滅一些工作以及創造一些工作。 

我接下來應該會花一些時間,看怎麼將 ChatGPT 應用到程式設計的工作上,該如何把它當成一個輔助工具,並藉此修改原本的工作模式,這需要花時間整理出來。

今天嘗試問 ChatGPT 接下來要開發的相關工作內容,發現它都能給出一定程度的回覆,並提供一些可能的方向,大大降低我們探索與搜尋資料的時間,這真是一個驚人且能提高生產力的工具阿!

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衰退的體力

這幾天開始恢復先前的運動習慣,每天晚上又開始踩心肺交叉機,重新開始運動後才發現,體力衰退的非常明顯。

從過年前最後一次運動,一小時才覺得累,現在竟然 30 分鐘就覺得疲倦,早上起床都能感受到身體的疲憊。

看來過年後不斷的生病,真的對身體影響很大,現在看似已經復原,但事實上體力的恢復可能還需要再花上不少時間調養。

人最怕這種突然的事件,本來都已經步上正軌,卻因為一次長假外加生病而中斷,現在要回頭調整需要花上數倍的時間。

突然覺得年紀越來越大,體力的恢復速度也略顯緩慢,有運動習慣都這樣了,很難想像平常沒運動,也沒做身體保養會怎樣,應該會衰退的更快吧!

這次生病,又再次提醒自己要正視「健康」的重要性,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是要依身體健康程度而定,不是單純有錢就可以的。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從小致富』讀後感與心得

過年後不間斷的生病,讓我完全提不起精神閱讀及撰寫心得,然後也因為無法進食導致身體虛弱,連帶每天運動的習慣也中止兩週;這次生病影響到我本來已經養成的好習慣,始料未及。

趁著今天身體狀況有好轉,該是把本來規劃好的事情慢慢撿起來做,然後每天的好習慣也要重新步上正軌才行。

坦白說,書中的致富觀念與習慣,對華人家庭來說應該是老生常談,沒有太多特別的觀念,不管是量入為出、儲蓄、投資等一些理財的想法,本來就是華人社會的主流思維。

不過書中的爺爺實在是太厲害了,他跟孫子相處的暑假中,就把健康、理財、人際關係與習慣養成的觀念,都融入在每天的生活中,身體力行的做給孫子看,循循善誘。

這也讓我們見識到美國富人的日常生活是怎麼過的,書中讓我收穫比較多的反倒是怎麼過好自己的生活,這點要多學習。


本書的重點摘要如下:

寫作使你在競爭者中顯得與眾不同。當你撰寫大量文章時,你就在縮減與顧客、客戶、病患、同事或生意夥伴之間的「信用落差」

寫作也會使你精進,幫助你提升技術能力,在原有的領域或產業中更稱職。

「演講」可能是最有效拓展人脈的工具。一次演講可能意味著十個、二十個以上新的人際關係;許多人害怕公開演說,因此演講能讓你脫穎而出,被視為專家。

人生中能創造成功,是靠每天不間斷做的小事。

造成「拖延」的主要原因,是使你對該做的事裹足不前的恐懼,恐懼也是一種「負面情緒」,此負面情緒吸引貧窮。

養成克服拖延的習慣是一個致富習慣。當心中浮現想要延後再做某件事的念頭,立刻用「現在就做」這句話來打消這個念頭。

當完全投入活動,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沉浸其中,所有拖延的念頭都消失了。

替清單上要完成的每日目標或事項設定「截止時間」

克服恐懼的關鍵就是一次靠近它一點,直到建立起足夠的信心為止。接著再提升到下一個境界。

一次爬一層樓梯,循序漸進地克服恐懼。

即使孩子不喜歡或不理解,父母也應該要做「對他們好的事」。

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胃炎後的重感冒

以為胃炎緩解後就沒事了嗎? 錯,感冒緊接著又上身了,我總覺得這兩者是一起的,但這滋味真是不好受,還不太能吃東西的情況下,上呼吸道感染讓痛苦指數加倍。

現在我是胃脹氣外,加上頭昏腦脹,一整個都不行了。

按照以往的經驗,今天應該會反覆的經歷好轉、惡化然後再好轉,幾次之後才會往復原之路邁進。

開工的第一週就不斷的生病,真是痛苦阿,身體難受到說不出話來了,人真的不能生病才有好的生活品質。

今日閱讀: 勝算 (十七) 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商業模式

人往往會因為思維上的僵固性,而無法有效辨識現存的商業模式 (交易結構) 還有哪些改善空間。 我們往往會覺得眼前既存的種種事務、必有其道理,而自己早已習慣這樣的方式了,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如果肯用心去剖析生活中所碰到的交易行為,以及需要做決策的地方,或許可以辨識出企業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