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一人公司』唯一的客戶

把客戶的需求都當成自己的事,時刻放在心上,想辦法找出解決方案,這是做生意最好的方式。

換個角度來說,假設是在大公司上班的人,所要面對的不單純是客戶,還包括主管及同事等人,能否適當地處理不同人所提出的需求,這才是在組織內生存的法則。

但一人公司沒有上述問題,最重要的事就是解決客戶的需求,一切都先以客戶為主,然後再來協調內部的流程。

客戶對你越依賴、越信任,你就會越成功,這是做生意最基本的道理。


本章節重點摘要:

當員工或企業主竭盡所能為客戶提供幫助時,客戶會有很好的感受;當企業勇於「承擔問題並想盡辦法解決它」,都是會讓客戶難忘的事。

善待客戶,把他們當成你唯一的客戶,能為你的企業帶來價值,並反映在企業的利潤上。

快速取得使用者的成本非常高,通常會造成整體利潤較少的結果。

身為以利潤為中心的「一人公司」,要以較低的費用增加收入,這就代表更多的利潤。

如果為客戶提供良好服務,他們會反過來成為你公司的品牌推銷者;用心對待客戶讓客戶覺得他們非常重要,而達到超乎客戶期望的水準。

為每位客戶提供正面的情緒體驗,會創造更多的成功與更高的利潤。

無論你提供什麼東西給客戶,都要盡力幫助你的客戶,每個人都需要同理心與關心;當有能力「理解客戶並了解他們的需求」時,才能有效為他們提供服務。

成功的客戶造就成功的企業。

比起一位每個月支付一百美元,但在幾個月後就取消服務的客戶,一位每個月支付十美元服務,且「堅持十年的客戶」更有價值。

你的承諾就是合約,跟客戶保持良好的業務關係只需要做到你承諾要做的事,客戶就會心存感激;做出承諾,信守承諾。

不要做過多的承諾,但做出超乎承諾的表現

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

『一人公司』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

除了要賺錢養家外,思考自己的工作目標,有助於了解自己是個甚麼樣的人、自己的價值觀為何。

如果沒有目標,就容易變成打游擊戰,只在乎眼前的勝負,關心短期的收益,不管長期的可持續性,努力打了半天,還是打不下屬於自己的地盤。

另外,對於個人而言,要掌握技能並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再來就要提升自己對於可行性分析與測試的概念;用白話說,就是要了解自己脫離組織後,到底能否仰賴自己所學的東西生存下去。

可以靠自己生存下去,才能拿回工作上的自主權;當然,要不要這樣做,還是跟自己的價值觀有關,所以要先了解自己,然後才能設定目標,以及規劃執行步驟。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事業上的成功不再只是賺錢或升官;「目標」已經逐漸成為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成功指標。

事業一開始就應該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做生意歸根結底就是以「互利」的方式為他人服務,你將自己獨特的技能與知識運用到你賣的東西上面,替他們解決問題。

確立目標其實更關乎你的「個人價值觀與道德觀」,而不是跟商業計畫或行銷策略有關。

缺乏目標會讓人只關心短期收益,而忽略長期的可持續性,違背一人公司的運作模式。

若把每季的利潤成長當成功的唯一因素,就會忽視客戶的成功。

目標與熱情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目標是來自企業或其所有者抱持的一套核心價值觀,也是與客戶共享的目標,但熱情只是來自我們認為自己喜歡做某件事情的一時衝動。

「追隨你的熱情」是不負責任的商業建議。

當你專心在解決問題或做出改變時,熱情可能也會隨之而來,因為你確實投入在正在做的工作當中,而不是想像著你可能對某件事充滿熱情。

「工匠思維」是專心去思考該如何不斷精進我們對自己技能的掌握度,專注於我們能為世界提供甚麼;而熱情的思維則是專注於世界能給你甚麼。

有吸引力的工作由四項關鍵因素組成:

1. 定義明確的工作。

2. 你擅長的任務。

3. 績效回饋。

4. 工作自主權。


成功的兩個關鍵因素:

1. 熟練的技能,熟練到跳到某些不確定的新事情上,也能做得夠好。

2. 先做小改變,確保提供的東西有足夠需求後,再跨出一大步。

先累積與創造需求的技能,並小範圍 (最低成本) 測試是否有人願意買單,「證實有人願意付錢」並確定財務上可行,才開始創造產品銷售。

「掌握技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行性分析及測試」對一人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在有需求的領域上努力把事情做到非常好,探索這些技能如何應用到其他領域,並在小範圍測試想法,了解是否有人願意買單。

熱情更多時候是成功之後發展出的結果,將採取行動與工作當成創造動力的第一步,當你沉浸並享受在你的工作過程中,這種動力就會發生。

一人公司需要擅長「單一任務處理」,在一段時間內不分心的做一件事,每一次任務中斷,平均需要 23 分鐘才能完全再回到任務上,干擾越低意味著工作得越快。

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一人公司』發展一間不成長的公司

這章節的概念對於我來說其實很重要,但人在剛開始創業時,很難有這麼深刻的體會,更別說去理解它了。

當我們投入越多,就會希望有更多的回報,最好是越快越好;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希望公司的規模越大越好、客戶越多越好。

其實,公司規模越大、客戶越多,所需要用到的人力以及相關的管理時間也越多,最後結算下來到底能否盈利都是未知數,但煩惱跟時間的花費只會更多而已。

況且,一昧地要求回報,就很容易忽略是否真的有幫助客戶「創造價值」,如果客戶不認同,那很多時候都只是炒短線。

我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就犯過類似的錯誤,過度追求公司成長,不斷地想著擴張,卻沒注意到其實沒打好地基,冒然地蓋高樓,可能一個小地震就垮了。

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把產品變現,而不是想著怎麼協助客戶成功,這邊的差異在於:「我只想著賣產品,但沒有把客戶不滿意的部份放在心上;只想著有機會成交、有錢賺,才要去做。」

當然,我也可以大聲反駁說:「公司沒賺錢怎麼養這麼多人?」 但這事實上已經與創業的初衷相違背了,我們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技術幫上別人的忙,藉此創造自己的價值而存在著。

現在的我,已經能理解這個章節所要表達的內容,被客戶所需要、能讓客戶成功,才是我們存在的理由。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投資者」是企業想追求成長的最大原因,即使他們投資的是自己的公司。

為了實現更高的報酬率,企業就必須追求過度的成長;即便你用自己的錢創業,你也會希望看到你所承擔的「風險」能獲得不錯的回報。

如果能從小規模開始,很少或幾乎沒有前期投資,就可以很專注的經營你的企業,為你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不是一直想著你的投入需要得到「回報」

增加新客戶的成本是保留現有客戶成本的五倍。

在最初仍處於最精簡的狀態時,專心為自己創造可以「盈利」的一人公司是當務之急;你可以在收入進帳後,再增加費用或實踐更大的想法。

如果你的想法需要大量資金、時間或資源才能開始,那代表想得太大、太早了;把它們縮小到現在就可以做的事情,以便宜又快速的方式,然後重複進行。

「客戶成功」是一人公司能賺錢的基石。

做你現在能達成的事,以利潤為基礎,衡量「有意義的成長」,而不是預測成長,能確保你的企業更具「穩定性」。

試想如何以你現有的足夠資源,立刻為人們提供協助。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一人公司』領導人需具備的條件

先不提「領導力」這個高大上的詞,先從「生存」開始講起;我們可以問自己,如果不依附在組織中,現有的技能或知識能否獨自在社會上生存?

從這個角度切入,才懂得為何作者一直強調「通才」以及「核心技能組合」的概念。

在現代專業分工的情況下,「專才」可以依附在組織中發揮自己擅長的能力,並藉由這個平台把自己的專業表現最大化;但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你需要平台」的程度大於「平台需要你」。

要把自己的專長銷售出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什麼客戶要信任你? 為什麼客戶要為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付費? 這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了解,由小觀大,這也是企業的運作方式。

當你為自己工作時,無形中就會變成「通才」,但因為要銷售的是自己的專業,因此專才跟通才缺一不可,後者在經營過程中慢慢地就得學會。

不管用什麼方式打造「個人品牌」,其目的都是在建立與客戶間的「信任感」,只要講到銷售行為,這個環節絕對無法避免。

無論是就業或是創業,現代社會最難的就是互相「信任」,這往往要靠長時間的積累才能辦到,也是能否「生存」下來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在通才到專家的光譜上,你落在哪個位置上,可能就是你的「一人公司」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一人公司的通才領導者需要了解工作的許多方面才能成功。

這些領導者不僅需要成為自己「核心技能組合」的能手,也需要了解企業整體的運作方式。

具備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對一人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你需要了解人們如何對你的產品或服務做出決策,還有為什麼他們這麼做。

甚麼原因促使他們購買你創造的東西?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猶豫? 如果他們真的從你這邊買東西,他們能獲得甚麼?

當「失敗」來臨時,有能力捲土重來並讓團隊恢復活力是很重要的事;擁有「彈性」就能讓你做到這件事。

專注在讓你的企業變得更好的機會上;你必須學會如何快速評估這些選擇,找出哪些選項是好的,哪些是該「說不」的。

制定決策可能會造成「心理上的負擔與消耗」,當這種狀況發生時,很多人會開始「做出糟糕的決策」,因為他們已經對做決策感到厭倦。

如果把大的、有壓力的決策,縮減為更小、更容易消化的決策,就能以更有智慧、更少壓力的方式選擇方向。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一人公司』以保持小規模為最終目標

一間公司的利益,不可能永遠跟它的投資者的利益一致;資金注入也會讓企業的掌控權、彈性、速度及簡單性降低。

在正常情況下,重大決定需要經過董事會同意,才會授權給經營團隊執行;但通常台灣的中小企業主自己本身就是獨資或大股東,因此經營權跟所有權的擁有者都是同一人,比較不會有利益不一致的狀況發生。

但如果有外來的投資者,而且不在經營團隊中任職,那麼經營管理者就會多了一項溝通的任務,要盡可能地說服投資者支持經營團隊的決定,而這時可能就會產生衝突。

假設投資者並不想長期持有公司股票,只希望能短期衝刺公司業績,讓他可以用更好的價格出場,那麼經營團隊根據「長期目標」所設計的經營方針,可能就不對投資者的胃口;這就是典型的投資者與公司的利益不一致。

「一人公司」專注於此時此刻能做什麼,而不是有了投資才能做什麼,它們可以在沒有資本投入的情況下開始。

「以利潤為基礎,實現緩慢的成長」而不是以預期能實現的狀況來考量問題。

其實「一人公司」算是經過包裝的詞彙,就我來看其實它的核心概念跟以前台灣的中小企業主相似度很高,這種方式當然有其優點,但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傳承不易、延續性差。

你永遠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能做些什麼讓我的企業變得更好? 而不是我能做些什麼來讓我的企業「成長」。

有時候最佳計畫是「關注現有客戶的成功」,而不是追逐領先者與成長;找到一位客戶然後跟他合作,接著增加另一位客戶,再增加另一位客戶,這是一種非常有用也可靠的起頭方式。

工作可以從小規模開始、以小規模結尾,「專注於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多」。 

永遠要記得「小」是為了要變得更好,而不是因為害怕挑戰困難,讓自己龜縮在舒適圈中。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一人公司』何謂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就是質疑「成長」的公司。

即使待在一間大公司,本質上你也是「唯一」關心自己最佳利益與持續就業的人。

沒有人會比你自己更關心如何保住你的工作;你有責任定義自己的成功,並實現屬於自己的成功。

如果你是一人公司,你的思維是圍繞著你的生活來建立你的事業。

#作者的這句話讓人醒悟,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工作配合生活,永遠都是生活在配合工作呢?

一人公司的四個典型特徵:彈性、自主、快速及簡單。

使用他人錢財的附加條件,往往是別人對你的企業與生活的意見。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的內容,當對別人有所求的時候,往往很難堅持自己的想法做事,這跟人們最嚮往的「自由」,距離非常遙遠;經濟自主才可能擁有最高程度的自由。

一人公司受歡迎是因為人們希望生活中能擁有更多的「掌控權」與「自主權」,特別是在自己的職業生涯方面。

成為一人公司,掌握自己的生活與工作。

#其實知識工作者都有成為一人公司的潛力,但這中間轉換的過程還是有點難度;作者的工作技能相對容易打造自己的一人公司,但並非每個人都是軟體工程師或網路工程師。

一人公司若想實現自主權,你就必須成為自己「核心技能組合」的主人。

不接受外部資助才能讓行動得更快速;當一間公司的員工越少,涉及的外部資金也越少,公司就能越快行動。

#這點是真的,當你沒有員工、沒有其他股東,公司完全由你自己作主的時候,那你當下想到的事,馬上就可以去做,不用花費時間進行溝通。

#要知道組織越龐大、溝通成本越高,一人公司的好處就是沒有溝通成本,立刻去做。

迅速發布能反覆為公司賺進資金的第一版新產品,並且盡可能降低成本與支出,儘快實現利潤。

只要先找到一位「付費客戶」,然後開始服務這位付費客戶,就能開始創業;一次又一次重複這個作法,並且只有在真的需要的時候才增加新設備或流程。

#這真是個好辦法,提高創業的成功率,還可以降低創業時的成本,一舉兩得。

如果創業想法需要大量資金、時間、或資源,那麼可能想得太大了,可以把想法縮小到基本問題上。

現在就做、以更低的成本做,並且儘快去做,然後反覆改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想法存在腦中,不做永遠都不知道它到底可不可行,「沒有想出來的完美,只有做出來的可行」。

2022年4月17日 星期日

『一人公司』自由工作者與一人公司的差異

一人公司不只是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

雖然自由工作者是成為一人公司的完美第一步,但自由工作者跟一人公司有所不同,因為自由工作者是以時間換取金錢,不管他們是以小時、或是以交付的成果計酬,如果他們「不工作就拿不到薪水

所有自由工作者的關係都是一對一的,這表示每當有償工作發生時,自由工作者就必須利用他們的時間做某些事情。

一人公司更符合傳統的創業家定義;如果你是利用系統、自動化,以及流程來建立長期事業,那麼你就不是以時間換取金錢,而是在你的工作時間與一對一關係之外,經營事業與賺錢。

舉例來說,無論你是創造實體產品、銷售軟體,或是在網路上授課,你的一人公司都可以在不需要為每筆交易投入時間的情況下,讓客戶與使用者購買並使用這些產品與服務。

雖然開發產品的過程可能會很耗時,也會需要不斷的反覆改良,但對一人公司而言,客戶的數量幾乎是無限的,且利潤會在你投入的時間之外產生。


先前我有討論過類似的話題,詳見「自由工作者與創業者的差別」。

因為現在的網路科技發展很快,再加上層出不窮的個人化軟體產品被開發出來,以往需要多人協作的銷售流程,現在用少許人力再加上自動化系統軟體輔助就能處理,知識工作者以「一人公司」的方式經營自己的職涯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但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成立「一人公司」,這本書只是提供一個方向,告訴有志創業的人,其實一個人也可以經營公司,並非不可能。

終於有重返籃球場的感覺!

前些日子打球勉強算在恢復體能,重新找回球感;確實多年沒打球,不僅體能跟不上,也容易受傷,幾個星期下來,幾乎每次打完都或多或少帶傷回家。

昨天因為校園封閉不給進去打球,我們改換到新場地,因為這個場地比較小,只能跟別人報隊打球,也沒有太多練球跟熱身的時間,只能靠邊打邊熱,不敢打太快。

幸運的是,一開始的對手也是年紀較大跟小朋友的組合,讓我們可以不用一開始就死命的跑跳,但隨著時間過去,來球場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於是我們這個場也報了好幾隊。

打到年輕人的隊伍,怕的就是他們貌似無限的體力,更怕的是我們自己「不認輸的心態」,因為不想輸就會不管不顧自己身體的狀態,硬拼一場。

還好對手一開始沒給我們太多機會,讓我們還沒開始想拼就下場休息了。

在場下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應付這種又跑又跳的對手,而且是三個人的身材跟技術都雷同的狀況,幾乎找不到切入點可以突圍。

要是擺在年輕的時候,球友跟我肯定是硬碰硬,比速度、比體力、比彈性都沒問題。

但顯然現在我們回血的速度差人太多,得換個想法,那就是改變節奏,以拼防守為主。

於是,我們後期採取的策略就是放投不放切,並且努力鞏固籃板球;在進攻的部份以慢帶快,盡量在外線投射,拉開對方防守範圍,並積極跑位製造空手切入的機會。

也得益於昨天莫名的準度,竟然讓我們一連贏下好幾場。

事實上拼防守非常累,我的下背部因為一直彎腰壓低防守,還要配合對手快速移動,到最後幾場已經感覺到不適。

但我們的最後一場遲遲未到來,因為都以為要輸掉時,最後卻贏球,導致氣力放盡;當其他球友都因受傷而無法打時,我們才心滿意足的收拾返家。

今天這幾場球還滿重要的,讓我們了解到,原來我們還是有本錢可以一搏,想辦法利用我們的優勢來贏球,未來可以選擇多打幾場有意思的比賽,慢慢地把單純來運動的想法,昇華成「享受比賽的過程」,這應該是最大的收穫。

『費曼學習法,不管學什麼都能成功的技巧與心法』重點摘要

費曼先生說:「如果你不能向其他人簡單地解釋一件事,那麼你就是還沒有真正弄懂它。」

當你準備學習一門新知識時,必須站在傳授者的立場,假設自己要向別人講解這門知識,那麼你一定要用最簡潔、清晰和易於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讓非專業的人也能聽懂。

(1) 確立你要學習的目標:找到和列出自己想要瞭解的知識,可以是一本書、也可以是一門技術,甚至是你能想像到的任意領域和事物。

(2) 理解你要學習的對象:針對這個目標,準備並擷取相關的資料,選擇可靠和多樣化的資訊來源,把這些內容系統化地歸納整理出來。

(3) 以教代學,用傳授代替吸收:想像一個教學的場景,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知識介紹給他人,用以檢查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

(4) 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其中遇到阻礙、模糊不清和有疑義的知識重新學習、回顧和反思;如有必要,可以重整旗鼓,再介紹一次學習目標。

(5) 實現知識的簡化和吸收:通過有目的的簡化和整合,實現這些知識的內化和有效的應用。

費曼學習法是對「學習本質」的回歸,也是對我們思維和分析方式的一次徹底改造。我們知道,人們大部分的學習都是為了理解新的事物,或者對新發明研究透徹。但新事物並非憑空出現,而是建立在大量舊事物的基礎上。

就像一則物理學原理:物質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知識也是如此。我們的大腦將舊的資訊或知識串聯、拼接起來,組成新的概念、理論和資訊,再傳遞到負責記憶和行動的部門,轉化為具體的成果或知識。

當大腦長時間地習慣於淺層的學習模式時,對新知識的創造力就會受到抑制。我們總會刻意地尋找一些舊的解釋,迴避那些新奇但有效的觀點。

越專業的學習越容易顯示出這種問題,大腦會沉迷於組裝、兜售舊概念的無聊遊戲之中。輸入的資訊越多,它所裝載的知識也越發得龐雜無效,學習便成了無趣。

費曼認為:「輸出不僅僅是學習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當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知識時,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去闡述它時,大腦就會從記憶庫中提取那些熟悉的資訊,在舊的知識和新的概念中產生強大的關聯,新的知識便容易得到大腦徹底的理解。

最重要的一步是,你要反覆地進行這一過程,使大腦多進行創造性的聯想,我們對新知識的吸收和應用的能力才會變得更強。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中信金擺脫 "一元金" 的逆襲

中信金今年比先前都更早公布股利政策,這點倒是讓我滿意外的,不過也好,就不用一直猜測了。現金股利 1.25 元,終於突破往年一直被抨擊的 "一元金"股利政策,也符合先前法說會所說的 40% ~ 50% 的發放率。雖然還是有人嫌它發太少,但我覺得只要有符合預期就是讚,從公司歷年淨值持續成長可以看出來,現在正在成長期,還在資本擴張的階段,我倒是覺得 40% ~ 50%的發放率是正常的,只要公司賺錢的效率比發錢回來給我們的效率高即可,也就是 ROE 超過 10%,我都覺得那就留著錢趕緊去幫助賺錢吧!

另外,中信金還有個特性,股價只有在金融風暴來臨時才會跌破淨值,也就是說淨值越高,股價就會越墊越高,這也代表了它除了股利成長股之外,股價也會持續成長,因此我還是繼續支持它,希望可以伴隨我的投資生涯一輩子。

台股減資風暴

又過了十天沒發表文章,一方面是沒想好甚麼題材可以發文,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自己懶惰,而且中間又卡了個清明節四天連假,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

最近適逢台灣公司開始公布今年的股利政策,先前我也有預測過像是友達跟貨櫃三雄的股利,誰知道今年玩的完全不一樣。友達提出現金股利 1 元 + 減資 2 元 (減資 20 %),然後外加後續兩年的股利發放計劃,美其名是要穩定股利發放並提高股東權益,但事實上讓我們這些小股東有點不爽,去年賺的錢要分三年發,這怎麼想都有點怪,說是要讓長期投資的股東有穩定收入,但現實就是今年本來該領到的錢要被迫分三年領。我自己看到這個股利政策的想法,第一時間就是覺得公司對未來兩年並不是非常有信心,至於減資我倒是沒有太大意見,主要還是對於股利政策有所質疑。話說減資的話,借券人要回補股票,看到友達那 70 幾萬張的借券賣出,令人好奇到時會發生甚麼事情。

長榮更妙了,現金股利 18 元 + 減資 6 元,減資 60 % 阿,我的天阿這比友達更猛,說真的長榮的股利政策是夠大方,它們的現金儲備也夠多,對於未來前景的預估也非常樂觀,但是減資 60 % 這算是甚麼神操作? 這也就是報章雜誌紛紛都把風向往股權之爭轉的原因吧,實在是沒有足夠的理由減資 60 %。

萬海則是現金股利 10.5元 + 股票股利 1.5元,股票股利是符合我的預期,但這現金股利也太.........少了點吧! 本來想說至少也發個 15元,安慰一下大家過去一年來關注航運的辛苦,看著股價上上下下,也是心驚膽跳耶。萬海的股利政策只能說是不如預期,但可以接受,對比上述兩家沒帶來太多驚嚇。

陽明則是中規中矩的發了現金股利 20元,本來我就對它不期不待,所以不管怎樣也不受傷害。但現金股利 20元反而是貨櫃三雄中發最多的,這點倒是滿有趣的,期望它明年發出更可觀的現金股利,反正也沒在造船的,既然沒有大筆的資本支出,就應該回饋股東,這也是非常合理的。

至於群創,到現在還沒公布股利政策,不會也在蘊釀要減資吧? 不過現在對它的現金股利預期已經降到 1 元,不要發低於 1 元就好,隨便它玩。

今年各家公司發的股利都比往年多非常多,也就代表今年暑假台股會有非常多的活水,至少內需應該會更旺吧! 股東都領到這麼多錢了,努力消費跟投資吧!  但上述幾家公司的股利政策則是驚嚇大於驚喜,大玩減資遊戲,讓人摸不著頭緒阿。

今日閱讀: 勝算 (十七) 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商業模式

人往往會因為思維上的僵固性,而無法有效辨識現存的商業模式 (交易結構) 還有哪些改善空間。 我們往往會覺得眼前既存的種種事務、必有其道理,而自己早已習慣這樣的方式了,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如果肯用心去剖析生活中所碰到的交易行為,以及需要做決策的地方,或許可以辨識出企業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