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健身工作室也不簡單

離上次講「健身房新創」的事也過了段時間,一瞬間離正式營業的日期也剩沒多久,那我就想來聊聊這期間到底遇到哪些預期外的狀況吧!

第一點讓我驚訝的是「預算爆表」;

而且超過預算將近 50%,這其實應該算很嚴重的失誤了,表示「財務控管」上有問題。

就像之前郭家齊演講時所說的,「財務控管」跟「募資計劃」是擺在一起看的,如果這部份花了超過預算的錢,那配套的資金可能就會出問題,一旦現金流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


第二點是「高風險產業」認定的問題;

當他們想要申請刷卡機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個產業跟預收費用的模式,被各大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視為「高風險產業」,不是一口回絕、就是被要求很苛刻的條件,頓時覺得像過街老鼠一樣。

健身房倒閉的新聞層出不窮,其實也影響了很多金融機構對這個產業的觀感,導致後續想在這個產業發展的人,非常辛苦。


第三點是經營方向的抉擇;

這部份其實是先討論,因為後續開始營業後,肯定有很多日常事務要處理及煩惱,可能要過幾月後才能穩定下來。

但公司的方向其實要早點確認,決定後還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計劃與執行,如果變來變去,就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方向主要有兩個,這並不是說只能二選一,我覺得是誰先誰後的問題。

是要盡快讓第一間上軌道後,趕緊開連鎖呢? 還是要先完善這間店的商業模式後,再進行擴張?

這牽涉到很多方面的討論,包括資金面、商業模式、局部創新等。

在商業模式上,是要連鎖才有辦法達成設計的商業模式? 

還是說能先在單店就能設計新的商業模式,先做創新來提高附加價值、並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成本。

這背後也隱含著「財務控管」跟「募資能力」的考驗,這一切都不簡單。


當然,這群創業者也可以不用想這麼多,單純經營一家店就好,畢竟既有的獲利模式就擺在那邊,只賺工錢也不失為一個想法。

所以,這邊就要回過頭思考自己到底要創什麼樣的業,可以參考一下鍾子偉寫的這篇文章:「給創業者:你想要一個擴展中的企業?還是一間家庭式早餐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