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今日閱讀:職場又不是沙發,追求舒適要幹嘛? (一) 自我認識與獨立思考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投資所需要的耐心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友達 2021 Q3 開獎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加密貨幣的股票跟 ETF 也買的到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終於等到 AZ 第二劑!
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奇亞幣官方農場的里程碑達成 (累積 1 XCH)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棲蘭神木之旅結束了!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如電影場景般的棲蘭神木群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看神木去! 棲蘭,我來了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真富人,假富人』資產與資本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第二曲線』領導 VS. 管理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背部肌肉又拉傷了!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真富人,假富人』真假資產
多數人會用薪水、不動產、消費能力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錢,但不少人賺得多,也花得多,每個月賺來的錢都拿去購物、繳卡費、房貸及車貸,因此必須換個方式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有錢:
假富人:高薪、有車、有房,但沒工作,生活就無法繼續,為錢所困。
真富人:不一定高薪、有車、有房,但沒工作,生活也不受影響,當人生真正主人。
何謂「真正的資產」與「假的資產」? 「資產」的定義是甚麼?
在會計理論中,資產的定義如下:係指因過去事項而由個體所控制之資源,且由此資源預期將有「未來經濟效益」流入個體 →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之觀念架構;意即無論是付錢購買或別人贈予獲得資產的「過去事項」,讓我們得以「控制」。
如果汽車是我的資產,我必須具備能隨時駕駛的控制權,而且必須是「資源」。
「資源預期將有未來經濟效益流入個體」意思是指必須具備賺錢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資產就是:「我擁有的事物中,未來能變成錢的事物。」
要確認汽車是否屬於資產,先分辨有沒有符合資源的條件。
資源代表未來具備賺錢的可能性,如果把未來能賺錢的意思擴大解釋,即擁有這項資產,往後收入或所得就會增加,這在「富人公式」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真正的資產是,持有它,未來的所得會增加!
購買「假資產」,只會花錢,未來也無法讓收入增加;反之,只要擁有真資產,未來收入就會增加。
從這個觀點來看,如果你的職業是計程車或貨車司機,汽車可以成為資產,因為是靠那輛車賺錢;反之,對無法靠車子產生收入的人來說,則為假資產。
雖然買車也能減少大眾交通費用,但如果養車費用大於減少的支出,就不能算是資產。
如果買車後能縮短上下班時間,可以思考,省下的時間能產生什麼「效益」。
縮短通勤後,收入是否有增加? 省下的時間有賺到錢嗎? 是否有利用那段時間增加收入? 資產淨額的增加速度是否有提升?
以出租為目的和以居住為目的的不動產,兩者屬於不同類型的資產。
如果買房是為了出租,這就是好的資產,因為收取租金會增加收入;但買來自己住的房子則否。
必須區分清楚「投資型不動產」是良性資產,但「自住型不動產」則不是好的資產。
以上觀點,大致上認同,但對「自住型不動產不是好的資產」這句話有點疑慮;自住房屋雖然不能產生現金流,但擁有它所帶來心靈上的安全感以及自由感,很難用錢去衡量。
因此,我認為自住型不動產仍然算是好的資產之一,也必須擁有它。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當時間排滿滿時,便是退步的開始?
這個重要的概念值得被討論:為什麼當時間排滿滿時,便是退步的開始?|《匱乏經濟學》|文森說書。
看完這個影片後,我突然想到以前讀到的「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在測試的是「延遲享樂」的自制力,然後追蹤自制力表現較佳的小孩,長大後成就普遍較佳。
如果跟『匱乏經濟學』歸納的想法一一對照,會不會是有自制力的小孩本身家庭條件較好,平常就可以吃到糖果或甜點,物質不虞「匱乏」,因此才會擁有自制力放棄爭奪眼前的糖果,來獲得後續更大的利益。
反之,家庭條件差的小孩,因為「匱乏」影響他們的判斷,寧願先吃到眼前的棉花糖再說,匱乏帶來更多的匱乏。
如果真如上述推論,那麼用「棉花糖實驗」來確認後續小孩的成就是有所偏差,因為家庭條件也是影響小孩日後成就的重大因素之一。
為什麼欠缺只會帶來更多欠缺? 為什麼「匱乏」會讓我們自亂陣腳,招致更多壞結果? 接下來將說明影片中所整理的『匱乏經濟學』概念。
當我們對某件事物越匱乏時, 心智就偏好去尋找那些事物。
「隧道效應」:人們在面臨壓力和困難時,只會看見眼前利益,而忽略成本和風險。
隧道效應會帶來另一個負面影響,缺乏前瞻性思考。
在隧道內的多半是立即可得到的利益,其特點是立即看得到成效,但不一定重要,且完成期限近在眼前;隧道外的往往是需要長時間經營但很重要,其完成日期較遠,它所帶來的利益較難進入隧道視野裡。
經濟學中的「雙曲貼現」,可以用來解釋隧道效應的狀況;我們容易為了爭奪眼前的糖果,而放棄明日可得的盛宴。
心智越忙碌時,就越難克制自己的第一個衝動,「自制力」大受影響,容易作出較差的決定。
以上種種因素,就可能導致匱乏帶來更多匱乏。
不是匱乏的人才會做出拙劣決定,而是每個人變得匱乏時,都會影響他的判斷力及自制力。
解決之道:「刻意寬鬆」有助於思考長久目標及抵禦突發狀況,避免「隧道效應」。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第二曲線』 效率 VS. 效能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人要先滿足自己,才會想到其它事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國慶連假的颱風天,突如其來的感想!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台灣律師職人劇『最佳利益』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莫名的頭痛又來了
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生活瑣事教我的觀念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貨櫃三雄大逃殺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你拿甚麼定義自己』財產只是測量商業頭腦的一把尺
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你拿甚麼定義自己』組合式生活
新自由主義錯了嗎?
昨天看了本新書「 未來的戰鬥 」,這是皮凱提跟桑德爾的對談錄。 因為我剛寫完「 三小時看懂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的摘要與感想,所以對於皮凱提的大名耳熟能詳,但說老實話,桑德爾是誰我就不知道了。 整本書其實是圍繞著「不平等」這個議題,並從中延伸出許多更深層次的討論,有很多見解我從來沒...
-
終於度過上沖下洗的 2024 年,就如同游庭皓講的一樣, 2024 年最大的風險就是抱不住,如果有聽從皓哥的建議從年頭抱到年尾,那不管是在台股或是美股應該都會有所斬獲才對 (前提是投資追蹤大盤指數的 ETF )。 如下圖所示,今年台灣股市的表現可以說是全球第二強,甚至說是全球第一...
-
從新聞中得知「南門市場」已經蓋好,要從中繼處遷回原址,而且號稱是百貨公司等級的市場改建案,都宣傳成這樣了,不去看一下好像也不行。 於是,老婆跟我就在連假期間,興高彩烈地前往新南門市場一探究竟,看是不是像報導說的那麼棒。 本來都已經想好要靠捷運來走完今天的行程,包含南門市場跟新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