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天氣好到讓周圍的景觀像一幅畫,一個人在家安安靜靜,彷彿整個世界發生甚麼事情都與我無關,也因此就耍廢了一天。今天早上起來發現風雨交加,這次的颱風雖然離台灣很遠,但它的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反而比之前那個颱風帶來的風雨更明顯。這也就表示,連假最後一天要泡湯了,繼續窩在家中耍廢。
耍廢的時候總是會想一些平常不會去思考的事,從去年的驚濤駭浪到今年的平淡無奇,也整整過了一年。在時間的消逝中,我的思緒也慢慢收斂,未來會繼續朝著創造可持續性的收入邁進,除了自己的興趣外,盡量不浪費時間做沒有中長期效益的事。穩定的現金流是對家庭的承諾,等做到了這一步再來追求自己小小的興趣與理想。
思維能否變現我並不是很在意,畢竟能變現的是少數人,而且也不見得能創造可持續性的收入;對我個人來說,要怎麼花前期耕耘及後續維護的時間在資產配置跟專業技能上,就能帶來可持續性的收入,並且呈現累積狀態,這才是值得去做的事,畢竟人的時間有限,流失的時間不會再回來,要好好珍惜並妥善應用。
希望10年後的我,看到自己現在的一些想法時,能夠說出"你的方向是對的"這句話來;從大學開始,就很喜歡"以終為始"這句話,不斷的勉勵自己去想像十年後自己的狀態是甚麼,並努力去完成當初的想像,用這個方式讓我這懶散的個性,在外人眼中卻是勤勤勉勉地往自己的目標邁進,這也是對當年自己的一種積極回應。
在這個過程中,當然吃了不少苦頭,畢竟想像中的自己總是有無限的可能性,但現實中能力跟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大二時就想著以後要出國唸博士,說來也好笑,當時的成績並不理想,都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讀研究所,英文也很糟糕,卻還是一直在收集資料並想著自己該怎麼完成這個目標。後來,做實務專題期間,又發現原來專業技能可以這樣變現,於是又有了創業夢,也就是說當時的自己就是希望能夠出國唸博士,然後畢業後再去創業。
現在想想,年輕時的自己確實敢想敢衝,能力明明就這麼差,目標設的這麼高,唯一讓它有機會實現的是時間。現在來看,遙不可及的目標,如果搭配上時間這個要素,就有可能達成。把目標設的比能力值高,再把時間拉長,用最違反人性的方式持之以恆往目標邁進,那就有一絲絲成功的機會。
當我 20 歲時,曾經跟未來 35 歲的自己說 "你未來要出國唸博士班,博士畢業後回國創業,並且在大學兼課";當我 35 歲時,有一次在學校上課突然有感而發,想跟 20 歲的自己說"你做到了,真棒"。但也因為這個方式,讓 35 歲的自己有些迷惘,因為不確定 45 歲的自己該是甚麼樣貌,可能是眼界不夠寬廣,讓我無法想像。人一直都是藉由模仿自己身邊強大的人而成長,但突然間那個時候的自己就停住了,這種狀態並不是說甚麼都不做,而是失去未來的目標設定,同時也失去了成長的動力。
當時很掙扎,因為一直以來的方式突然沒辦法用了,於是工作之餘,一直想辦法去進修,想透過外力刺激自己振作起來。在一個因緣巧合下,匆促地報考了 MBA 在職專班,尋求自己在思維上的突破,很可惜在這三年時間內還是沒能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我依舊無法想像十年後的自己該是甚麼樣貌;但至少這次的進修讓我獲得一些在創業上的新想法,也盡力去達成一些短期目標。
當好事來臨時,壞事通常也會跟著一起來,公司獲得外部投資後,原本的節奏加快了,在磨合中我嘗試著更積極的跨大步前進,想追回已經失去的時間,但激進的下場不是大好就是大壞,這次骰子擲到大壞,高風險高報酬確實也傷的不輕,很久沒嘗到的失敗滋味一次吞下。不過也是藉由這次挫折,才領悟到為何很多前輩說創業艱難,一次失敗可能就萬劫不復,就算有做風險控制的情況下,也是花了不少時間才調整過來。
不過當壞事發生時,好事可能也會跟著一起來,經過這次挫折,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可能跟韓第說的一致,人唯有在面對重大事件發生時,可能才是自己的轉捩點,而且是事後才會領悟到。經過這一次風波,突然對45歲的自己有了新的期許與想像,也重新了解到自己不想做甚麼事非常重要。
還有7年可以努力,希望45歲的自己別讓我失望,要記得人生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別侷限於現在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