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人要先滿足自己,才會想到其它事

連假期間,讀了些書,也追了幾部劇,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及對話如下:

『你拿甚麼定義自己』  亞當‧斯密說過,競爭會迫使任何商品回歸「正常價格」,但他也說過:「根據道德行事,我們必然會尋求最有效的方式來促進人類幸福。」

亞當‧斯密更像是道德哲學家,而非經濟學家,他並沒有放任自私者為所欲為。

雖然亞當‧斯密的名言是:「我們有晚餐可以吃並不是因為屠夫、釀酒商或麵包師傅的善心,而是源於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重視。」

為顧客的自我利益著想其實正符合這些商人的利益。

簡而言之,開明的自利能帶給所有人最大好處,但亞當‧斯密不抱持任何天真的幻想,他的觀察,綜觀歷史,我們會發現人類遵循一條卑劣的座右銘來行事:「一切全為自己,不為他人。」


『最佳利益 EP. 6』在弱者的字典裡面,沒有「尊嚴」這兩個字,只有像妳這種在溫室裡的花朵,才會成天把這兩個字掛在嘴上。

妳永遠都不知道走在外面的人,曬了多大的太陽,淋了多少的雨。 

我不討厭你,但是我討厭那個甚麼都能夠讓妳唾手可得的背景,妳以為妳沒有靠爸媽,那只是妳自以為,在別人眼中妳就是何次長的女兒,這個「標籤」永遠撕不掉。

如果把對方放到跟自己一樣平等的位置,怎麼會用「包容」這兩個字呢?  

包容跟施捨一樣,都有上對下的意思,帶有歧視的含義,那些我們自以為是的善行,不過就是一個包裝過後的糖衣,一旦揭開,你就會看裡頭赤裸裸的歧視,只是大部份的人不願意承認。 

人不糟,只是不夠勇敢,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坦率,心本來長得就是偏的,怎麼可能做到公平正義,兼容並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