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生活瑣事教我的觀念

居家上班久了,就會發現「生活瑣事」其實還滿花時間,以前去辦公室上班,反正這段期間家裡的事就與我無關,不用想太多;下班回到家後,也可以藉口說上班累了,能不做或少做就盡量不去碰它。

可是當藉口消失了後,就得面對層出不窮的生活瑣事,一開始覺得很煩,但一段時間後,發現其實可以用「優化流程」的方式來解決這些事情。

生活中的小事也隱藏著重要觀念,需要處理的事情可分成不緊急但需要較長處理時間、緊急但處理時間短或是不緊急且可以拖延。

如果能善加利用平行處理的觀念,讓需要較長時間處理但可自動化的事情先啟動,然後再去做處理時間短的事情,便可以同時完成兩件或多件工作。

從處理生活瑣事出發,延伸到人生大事,不管做甚麼規劃,讓可以平行處理且需要長時間發酵的事情早點開始進行,不管是工作、理財以及健康等,都納入考量。

每個時期重點關注的點都不一樣,但要確保所有已啟動的事都能夠順利進行,如此一來,當切換關注重點時,也不會有那種「我之前怎麼都沒注意到這部份,早知道先前就該做」的念頭產生,徒留遺憾。

當然,我自己也只是講講大道理而已,大多時候「知道但做不到」才是常態,知易行難更是現狀,面對它解決它才是正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九) 決定貨幣升貶的三個因素

如果我們只把眼光放在國內的經濟發展,那有很大的機率只會在意「利率」的變化,因為這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從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到房貸利率等,都會直接影響每個家庭的收入與支出狀態,就連我媽這種已經退休多年的人,都還會不定時地關注銀行利率,因為這攸關她自身的權益。 講到「匯率」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