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你拿甚麼定義自己』財產只是測量商業頭腦的一把尺

關於這篇章的閱讀,心中特別有感,如果家裡是做生意的人,應該明白我在說甚麼;因為在生意人眼中,成功的量尺就是賺的錢有多少,因此「金錢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但這世上並非只有單一標準,否則諾貝爾獎得主或是醫生不會受人敬重,他們的錢又不是賺最多的;只要做的事能對人對社會進步有所助益,都可以是成功的衡量標準之一。

像本書的作者韓第,要說他這一生賺了多少錢,我想應該也很有限,但他的思想被遠在台灣的我們所學習,這未嘗不是一種成功;在我的 MBA 課程中,一再提及韓第所倡議的「第二曲線」,讓眾人認識他的思想與人生經歷,在我看來,比大多數企業家都要成功的多。

拿金錢當成功的唯一標準,那眼裡就只剩下錢,其他甚麼都看不到,這樣的人生也是有點悲哀。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金錢從來都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奇怪的是有那麼多人仍舊表現得好像它是唯一的標準。

對不少人來說,錢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讓家人過得更好、買到舒適生活的一個方式。

如果你是醫生,成功的量尺是治癒的病人有多少;教師的量尺是進步的學生有多少;如果你在企業界,那麼成功的量尺就是你賺的錢有多少,那是區分高下的方式。

在我們找到自己在金錢上「足夠」的定義之前,永遠不會有真正的自由,這個自由指的是能夠去追求自己人生真正目的的自由。

除非如此,否則我們會自願繼續當老闆或職業的奴隸,繼續亦步亦趨跟著他人心目中的優先次序。

安於「足夠」的意思是,必須放棄金錢的其他用途,錢不再是成功的象徵,不再能用來定義自我,也不再拿它當藉口或補償、不去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看重的東西,面對我們希望如何定義自己、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