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只把眼光放在國內的經濟發展,那有很大的機率只會在意「利率」的變化,因為這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從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到房貸利率等,都會直接影響每個家庭的收入與支出狀態,就連我媽這種已經退休多年的人,都還會不定時地關注銀行利率,因為這攸關她自身的權益。
講到「匯率」這件事,通常只有跟國外有往來的人才會特別在意,包含出國留學、貿易、工作等,但這往往也是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
我自己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疫情發生時,美國聯準會採取了無上限的「量化寬鬆」,一瞬間美元急貶,新台幣對美元瘋狂升值。
而後,又為了要壓制高通膨的因素,美國聯準會採取貨幣緊縮的手段,開啟了狂暴的升息循環,美元匯率又像吃神丹一樣的走強,這時就看到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懸崖式地下墜,跌勢短期內擋不住。
導致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主要都來自於美國聯準會的「主動調整」,而台灣央行是被動因應。
這也印證了作者所說會影響美元匯率的幾個主要原因,在這幾年都真實上演了。
再加上台灣因為內部經濟結構與低通膨的關係,沒辦法採取暴力升息,這也造成了台美之間的利差持續擴大,民眾更有意願投資海外的資產,近而又回頭影響了新台幣的匯率走貶。
出口商因匯率貶值而歡呼,新台幣走弱更有利於出口產業;但進口商就不太開心了,這也導致進口的原物料價格不斷地上漲,壓縮到內需產業的利潤,連帶促使進一步通膨的可能性,這就讓小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由此可得知,「利率」跟「匯率」可不單純只是經濟學教科書上的名詞,而是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金融常識。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匯率是由市場決定的,觀察匯率的走勢可由以下幾點觀察:
1. 國家經濟動能強弱,帶動貨幣升貶;
雖然短期有很多因素難以預測,但通常一個國家的經濟動能強,匯率都會升值、經濟動能弱,貨幣通常貶值。
跟美元不同,如果人民幣貶值,台幣沒有跟著貶,就代表中國大陸要買台灣的石化機械與鋼鐵都會變貴,導致購買量減少,對於出口會產生直接衝擊。
傳統產業,特別是以出口中國大陸為主的產業,像是石化鋼鐵等,不只關心美元走勢,也同樣在意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貶值的影響主要有兩點:
(1) 中國進口的價格變貴了。
(2) 中國本地的購買力在下滑。
所以,不只台灣會受人民幣貶值影響,包含澳洲、紐西蘭、東南亞,這些以中國大陸為主要貿易對象的國家,都會受到影響。
日圓的升與貶,與金融環境有關,會影響台灣民眾買日貨或去日本觀光消費;人民幣的升與貶,則跟中國經濟動能強弱有關,對做生意的台商會有較大影響。
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剛開始經濟成長活躍時,貨幣都在升值;但當經濟發展趨於成熟,成長率開始往下或趨緩,貨幣就比較容易貶值。
2. 國際經濟變動,美元被當作避風港;
當國際經濟不好的時候,美元常被用來當作避險的工具。
美元的另外一個名稱叫「美金」,顧名思義,黃金是大家避險的重要工具,美元也是。
3. 當利差擴大,匯率走揚;
為什麼日本的渡邊太太喜歡存美元? 因為美國利率比日本高很多。
如果別國的利率比當地高,高到扣除銀行匯費手續費後,仍有明顯差距,那就很有吸引力。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匯差的影響大小,跟個人的工作性質及所在產業息息相關。
匯率升貶,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例如買國產車的業務,競爭對手可能是進口車;近年日圓貶值,業務人員需分析最近進口車匯率,因為這會直接影響進口車報價。
利率和匯率就是「錢的價格」,利率是想要取得台幣,視還錢的時間點不同所要支付的代價,而匯率則是要換取外幣的代價。
升值如同兩面刃,有人受益就有人受害,台灣很多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勞力密集產業原本利潤就不高,台幣升值,獲利被壓縮到零甚至虧本,加上崛起中的中國與東南亞的競爭,完全沒有任何生存空間。
撐不下去的只好倒閉或關廠,還有餘力的則往成本更低廉的國家移動,啟動了一波產業外移。
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經濟特性和日、韓、中不同,穩定匯率不是炒作外匯,是維持企業基本生存命脈。
不像韓國或中國的大企業可以透過匯率升貶的操作賺錢,台灣只想維持合理的貿易利潤。
所以台灣央行必須讓匯率相對穩定,這稱為「動態穩定」,維持在某一個固定區間內稍微變化,避免短時間內大起大落。
在自由市場中,當你覺得國外經濟情勢好,國內經濟情勢差,外資自然也會走,央行能做的,就只是盡量減少波動,不代表央行能完全掌控匯率往它想要的方向發展。
美國的央行比較少談「匯率」,而是透過「利率」升降來影響「匯率」。
當其它國家利率較高,資金就會往外跑,例如美國利率比台灣高,美元升值機會就高,反之美國利率低,資金就會往台幣跑。
所以利率可以影響匯率。
美國聯準會如果要影響匯率,可以直接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也可以透過降息讓美元升或貶。
影響聯準會調整美元匯率的因素有四個:
1. 聯準會的態度;
當聯準會決定「降息」,美元就會走弱;另外,聯準會推出「量化寬鬆」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2. 美國經濟的好壞;
經濟不好時,美元當然會走弱,經濟持續強勁,美元則走強。
3. 美國總統的公開發言;
當美元兌某個國家貨幣過高或過低時,美國總統有很多方式可以影響匯率走向。
4. 美國的財政赤字;
當債務比率高,美債的信用評等就可能受到影響,大家會擔心美國政府會不會倒帳。
如果美國政府債多到沒人要,又會要聯準會出手買債券,「量化寬鬆」的結果,形成「赤字貨幣化」,美元匯率當然更不被看好。
匯率和利率實際上展現的是產業結構、市場動能,是牽動全球經濟結構變動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