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讀後心得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奇亞幣的大躍進
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讀『下町火箭八咫鳥』展望未來科技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讀『下町火箭 GHOST』反思創業過程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從『下町火箭高第計畫』回想創業初衷
票房破三億的國片『當男人戀愛時』
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
奇亞幣『Chia』的大冒險
距離上次寫奇亞幣 (Chia) 的事才過去兩天,已經架了四台電腦起來做 Plotting,今天早上已有12 個 Plots 在 Farming,為什麼這麼趕時間呢?
今年三月奇亞幣的主網才上線,目前都還不能交易,從網路上得到的消息是「將在太平洋時間2021 年 5 月 3 日上午 10 點開始交易;交易平台 Hotbit 已於 4 月 20 日開始交易奇亞幣的借條(IOU) 及期貨」。
到 Hotbit 看目前 XCH (Chia) IOU的價格是 868.6621 USD/枚,想趕在正式上交易所 (希望是Coinbase) 交易時,手上能有一枚奇亞幣,這樣就能嘗試建構如何交易奇亞幣的流程,對此一無所知,該怎麼把加密貨幣放到交易所去交易,所得到的美元該怎麼樣匯到銀行帳戶等。
等利用手邊閒置資源能夠實際產生獲利,下一步才會用這個獲利擴充所需資源 (如硬碟及外接盒),整個計劃跟合理的資源配置已經在腦中有個雛型,只待時間來驗證是否可行。
另外,前文提到加密貨幣的商業價值,後來想了下,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加密貨幣的特色是去中心化,沒有國家或組織背書的貨幣,先前講到的是壞處,但好處呢?
因為化整為零了,今天不會有政府要凍結你的財產這種事發生。
因為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組織,所以理論上來說,當它被普遍使用時,沒人可以沒收屬於你的財產。
從這個觀點,就又回到當初比特幣最常被人提到的功用:
1. 洗錢,髒錢黑錢貪污錢
2. 地下匯兌,針對有外匯管制國家
3. 避稅逃稅
又想到 BT 當初會多人使用的場景,違法盜用智慧財產權,但因為沒辦法抓然後又是剛性需求,所以紅極一時。
如果奇亞幣能大範圍的被人使用,那它就有上述灰色地帶交換的價值,這個地方確實是剛需。
光地下匯兌跟洗錢,產生的利益就很可怕了。 其背後的成因也是要躲避國家或組織的監管。
所謂去中心化,反過來講就是化整為零,做非法的事讓你抓不到。
以上是自己亂想的,或許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真的會有看不到的價值存在,但我的目的還是在種幣換錢,而不是去炒幣 (交易) 或從事其他非法行為。
也就是說我自己定位在生產端,為何要想這麼多,還是怕沒有實際需求,最後變成空氣幣沒有價值,那就白忙一場啦。 雖然是利用閒置資源,但忙了一陣子還是希望能有所得對吧!
在此要感謝我同學介紹奇亞幣,已經好久沒有為了一件事感到興奮。
先前的美股是新嘗試,但並沒有跳脫一般的股票買賣,我們也沒有辦法有「生產」行為,只能單純的當交易方。
種幣好玩的地方在於能拼湊資源,自己當生產者,再拿去交易,然後獲利後再進行擴充。 這種商業行為跟一般工廠比較接近,只當交易方總是少了那麼點感覺。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奇亞幣『Chia』的新鮮事
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上班族到創業者的轉變
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DUV 的推手「林本堅博士」
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2021傳產股大驚奇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饑餓遊戲』自由的代價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由『下町火箭』看技術創業的困難
很久以前有聽過這本小說的同名日劇,但一直沒有機會看,最近從圖書館借了原著小說來看,薄薄一本卻讓我迫不及待想把它看完,太精彩了!
成年男人到底還能不能有所謂的夢想?
從家庭、工作及個人的視角出發,一起奮鬥的同伴卻無法理解你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觀點,種種因素交雜在一起,這就是人為何複雜的原因吧。
日本人真的很會描述這種熱血的場面,從學生時代的運動漫畫到成年人的事業理想,滿心的理想及無限的熱血,但現實卻很骨感。
這本小說也提出主角曾經動搖的那一瞬間,很佩服作者能用極短的篇幅讓讀者有代入感,看完後我也想問 「你的火箭會升空嗎?」
主角原先是研究員,技術本位,因故被迫辭職回去接家業,對實體經濟一竅不通,為了公司經營傷透腦筋。
這部份我有同感,在學術界或擔任研究員專注研究或技術開發,跟創業或經營事業所面對的人與環境複雜度大不相同。
原本是每個月穩定進帳的薪水,只要煩惱技術或產品問題,變成每個月要付錢出去,產銷人發財都要管,這個轉變也是個大考驗。
主角的老婆本來也是研究員,後來受聘為教授,她跟主角離婚前說:「現在的你既沒有夢想,也沒有希望,你整天只想著錢的事,我不希望自己未來的人生都必須跟這樣的人一起生活,我也不願意再欺騙自己。」
在主角前妻的眼中,放棄研究者的道路,成為中小企業經營者的伴侶,是從浪漫主義者淪落為現實主義的落伍者。
書中老闆對員工說:「我認為工作就像一棟兩層樓的房子,一樓的部分是為了養家餬口,賺取必要的錢,為了生活而工作。
但如果只是為了這個目的工作,就太沒意思了,所以我認為工作必須有夢想,這就是二樓的部份。
只追求夢想無法填飽肚子,只填飽肚子卻沒有夢想也很無趣。你應該也有希望我們公司變成什麼樣的夢想,這些夢想去了哪裡?」
這段話某種程度對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但我在創業的過程也常常跟自己對話:「我的夢想去了哪裡? 我創業的初衷怎麼變調了?」
人的理想在現實的壓力下,每次小小的妥協,都會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說是變成熟,倒不如說是變的社會化及麻木了。
員工回應主角: 「我能夠理解老闆的夢想,但內心也浮現一個大問號,老闆有沒有想到我們,誰受得了老闆為了追求夢想經營公司,比起夢想,薪水、福利及獎金是不是更重要? 」
主角回覆:「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身為引擎製造商的夢想和尊嚴的問題,靠智慧財產的生意賺錢的確很簡單,但並不是我們所做的生意。
我們開發的專利是為了運用在自家的商品上,一旦開始用輕鬆的方式賺錢,就會覺得製造商品太傻了,根本做不下去。」
人在面對賺快錢的誘惑中,到底有多少人可以不改初衷堅持原本的想法?
員工說:「很抱歉,我工作不是為了興趣,我們必須養家餬口。」
並不是所有人在工作上都有夢想的,更多的是當成賺取生活的費用。
這種心態應該也能理解,否則面對老婆小孩的需求,難道一句為了夢想而戰就能解決嗎?
成年人的煩惱絕對不止以上這些,但也把我們的困惑及煩惱都表達出來。
最後,該問自己的是,內心真的想要的是甚麼,條件是否允許你克服萬難繼續前進,不管怎樣的決定最終都有取捨。
有得必有失,只是在深夜裡跟自己對話時,是失落還是滿足的差別而已吧!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窮查理的普通知識』重點摘要
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何謂法匠?
近日因為勞動局開罰事件,引起現任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發言抨擊為「法匠」,這篇文章我個人覺得滿有道理。
以前也曾看過黃珊珊當市議員的質詢影片,她應該是少數比較符合人民想像中的代議士角色,至少發言上是合邏輯的。
像這樣的議員應該多一些,或者是說立院的立委,如果能力平均值往這邊靠攏一些,估計台灣的政治會更上一層樓。
少數作秀的我們就不說了,越看越難過,而且還是在我的選區!
這也就是政府需要被監督、要建立成熟的公民社會原因之所在。
黃珊珊說:「自己讀法律也當律師,但她這二十多年來最討厭法匠,因為太多法官或公務員只死守著法律,讓很多民眾受到傷害。
所以自己從政的初衷,就是希望百姓不要再因為不懂法律受到傷害,尤其是食古不化的官僚。」
她認為有些民眾真的是違法該罰,但有些是因為公務員有不敢擔當,先罰了再說,讓民眾再去訴願就好的心態,這也是以前當議員幾乎每天跟市政府辯論的內容。
很多事情需要依法行政,但是依法行政還是有很多原則,這個案例就很明顯是那個員工故意利用婚假,想要從中得利,顯然違反誠實信用原則,銀行只給一次婚假。
勞動局完全沒有考慮這種權力濫用的脫法行為,只憑勞基法就對銀行裁罰,就是法匠,「不知變通、不查證也不考慮各種情節緣由,有如恐龍判決,是會傷害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
法律是為人民存在的,不是被人利用得利或傷害他人的,「依法行政當然重要,但是死守法規不知變通,才是真正的災難!」
以上發言中,「法官或公務員只死守著法律」這句話,我解讀為怕犯錯。
其實不管是在求學或工作中,越是循規蹈矩的人,越難跳脫束縛,因為他們就是按照體制內的規矩存活下來的。
所以在做事時會先確保自身無恙、不會犯錯,這並不是說完全不用思考,而是說在保全自己的情況下去做事,超過或有模糊地帶需要進一步討論時,因為有出錯的機會,自然會選擇往後退,這就是「慣性」。
在工作上也是,怕犯錯,不做不錯,就會越限制住自己發展的空間,更別說離開體制這種想法。
在求學階段越不照規矩來的人,在工作時越有可能跳脫體制自行創業,這也是一種慣性。
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再戰管理博士班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我與小說的不解之緣(四)
久違的運動聚餐
上週末跟大學同學相約到台南跟高雄,一方面是因為一個同學的小孩滿月,另外就是趁機聚餐閒聊。
本來都已經訂好星期六一大早的「普悠瑪」直接到台南車站,便宜又方便,誰知道當天早上睡過頭,起床看到時間已經離發車不到 15 分鐘,匆匆忙忙的起來梳洗及準備行李,最後只能搭高鐵才可以在約定時間前抵達台南。
想到多花的車錢就心痛,但還好有順利赴約,非常愉快的聚會。
中午就先到高雄同學家附近的餐廳用餐,還好餐廳內有非常不錯的親子遊樂設施,所以才有機會讓我們四個中年男子有機會好好坐下來閒聊。
重頭戲是稍後的「羽球館」打球,很難想像吧,從台灣頭搭車到台灣尾,結果重點行程是到「羽球館」打球。
痛快的打了一個半小時,洗完澡後神清氣爽,又安排到一間不錯的餐廳用餐,繼續閒聊,這種運動兼聊天的模式,是我覺得最能放鬆也最喜歡的方式之一,以後有機會還是可以多多益善。
當然,晚上用完餐後,又繼續到朋友家喝酒聊天,然後才在凌晨前結束一天的行程,返回台南的朋友家住。
很緊湊的時間安排,但卻很爽,因為感覺像回到大學時期,打完球就天南地北的亂聊。
雖然一下子就已經畢業十六年,我們在晚餐時也約定,希望今年可以來一場重返學校之旅,順便當作是同學會吧!
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
創業前該做哪些準備?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論在職進修的感想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我與小說的不解之緣(三)
初次接觸對岸的「起點中文網」,是從退伍後到某家公司上班開始的,當時整個心思都撲在出國唸書這件事情,事實上從研究所的第二年到當兵時準備留學文件跟送申請,一直以來都是在跟時間賽跑,總希望能夠無縫接軌。
人很奇怪,回頭看都覺得不差這一年兩年,把事做好比較重要;基礎打好其實更有利於後續發展,但在當下就希望很多事能速成,連半年都不想拖到,這或許也是跟成長背景與環境有關吧!
剛退伍,一邊上班一邊準備出國的文件,在這個時空背景下,我又重新回到小說的懷抱。
為何說重新回到呢? 看小說的習慣在研究所時幾乎全部中斷,當時讀論文寫程式都來不及了,根本沒心思看小說。
當兵時期也因為出國的壓力,沒有重拾讀小說的熱情,但這個狀況終於在退伍後,徹底改善。
有次跟上班的同事閒聊,發現他也很愛看小說,當時就建議我去看一下網路小說的網站,起點中文網,並推薦了我一部小說,到現在都還記得它的名字:「慶餘年」,現在都改編成電視劇了。
從此之後,就跟網路小說結下不解之緣,很高興從 25 歲到現在,這十幾年都有它的陪伴。
接下來會陸續分享這幾年看過最有印象的小說。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清明連假的噩耗
今日閱讀: 好懂秒懂的商業獲利思維課 (九) 預算是大公司才需要做的事?
郝哥寫財務相關的題材真的是一流的,這並不是說他其他部份寫的不好,而是當他講到財務相關的觀念時,才讓人有那種舉重若輕的感覺。 我自身的經驗,就是郝哥說的那種靠「感覺」創業的人,什麼「預算」根本就一竅不通,甚至可以說當時腦中完全沒有這個觀念存在。 但說也奇怪,無知者反而無畏,什麼都不...
-
從新聞中得知「南門市場」已經蓋好,要從中繼處遷回原址,而且號稱是百貨公司等級的市場改建案,都宣傳成這樣了,不去看一下好像也不行。 於是,老婆跟我就在連假期間,興高彩烈地前往新南門市場一探究竟,看是不是像報導說的那麼棒。 本來都已經想好要靠捷運來走完今天的行程,包含南門市場跟新光三...
-
終於度過上沖下洗的 2024 年,就如同游庭皓講的一樣, 2024 年最大的風險就是抱不住,如果有聽從皓哥的建議從年頭抱到年尾,那不管是在台股或是美股應該都會有所斬獲才對 (前提是投資追蹤大盤指數的 ETF )。 如下圖所示,今年台灣股市的表現可以說是全球第二強,甚至說是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