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針對創業者的「安全感」議題,依序寫了三篇文章:
但這只是起手式,接下來我會以「安全感」為基礎,再進一步探討「韌性」對創業者的影響,最後則是以「反脆弱」的重要性收尾。
黃仁勳曾在史丹佛演講時說:「期望太高的人,往往復原力很低,很不幸的,韌性對於成功來說至關重要。」
但這是「韌性」的一個面向,甚至可以說是由他個人經驗而來的總結,並非全部。
因此,我打算從「安全感」出發,再進一步說明「韌性」是否與「安全感」有任何關係,或是獨立的特質。
這幾個主題都有點大,我還得花上一些時間收集資料,釐清思路後再往下寫。
在寫這些主題前,我想先探討「四十歲後的創業選擇」,然後導引出安全感中的「資源消耗模式」,並闡述它對創業時的「逐步擴張」來說為什麼這麼重要。
講到「資源消耗模式」及「逐步擴張」這兩個主題時,就很難繞開「人力資本」的討論。
在我的部落格中,只要打上「人力資本」的關鍵字搜尋,就會跳出一大堆文章,連我自己看到都嚇了一跳,怎麼有這麼多篇,這也代表著「人力資本」的重要性。
以前我有寫過《學歷有用或無用論,哪個才對?》,但現在又覺得說得太淺了,只淪為表層的觀察。
底下先回顧幾篇跟「人力資本」有關的文章,弄清楚自己曾寫過哪些論點,接下來可以加以延伸:
希望能夠順利完成上述的寫作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