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北海道自駕八日遊 (五) 十勝岳望岳台→吹上溫泉→白鬚瀑布→白金青池→美瑛神社

早晨聽到蟲鳴鳥叫聲,才意識到自己不是住在飯店、而是住在樹林中的民宿,雖然是被吵醒,也不失為另一種滋味。

往窗外一看綠油油的一片,雖然花田還沒開花,但光看這個景心情就好了一半。


緩慢的早餐一直都被人讚許,就算是在北海道,也維持一貫的傳統;說實話,在這個鄉下地方,如果不在民宿用早餐,還真不知道要去哪吃飯。

吃飽後,老婆馬上發揮搜尋引擎的功力,把美瑛的景點都列出來,開始排我們該怎麼走比較順。

而我呢? 就老婆的話說,就是個司機,負責跟著導航開車,算是邊開車邊醒腦,不然我每次出國玩都好想睡覺。

第一站我們來到十勝岳望岳台,這裡離我們的民宿不遠,越開就覺得心情越好,山上的風景真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阿!





照片拍起來超級漂亮,隨手拍都是美景,其代價就是天氣熱到受不了,我心想這不是北海道嗎? 我們不是來避暑的嗎? 怎麼還是這麼熱,我都在邊走邊灌麥茶解渴了。

本來我要直接從望岳台直接去看白鬚瀑布,但老婆堅持要繼續往上開到吹上溫泉去看看;好吧,反正是車在跑又不是我在走,去就去。


開到地點後才發現,這邊很少人來耶! 看不到觀光客的蹤跡,應該只有當地人才會來;本來老婆想去泡泡腳,但走近一看才發現這是露天全裸的溫泉,遠遠就看到幾位老人家脫光光,這下倒好,不用去泡了。



如果能在這種戶外的天然溫泉下泡湯,應該是非常愉悅的體驗,只不過天氣這麼熱也泡的下去,真心服了。

告別溫泉後,車程不遠處就是白鬚瀑布,這邊的觀光客就很多了,算起來應該也是美瑛必到的觀光景點之一。




也不知道是相機太爛還是我的拍照技術有問題,反正我怎麼拍都拍不出網路搜尋到的那種感覺;這種景點就非常適合遊覽車載遊客來,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跟尿尿。

我們並沒有在瀑布這邊逗留太久,事實上拍完照好像也沒啥可看的,馬上開車前往白金青池;這幾個景點逛下來,突然覺得我們跟旅行團也沒兩樣,走馬看花、蜻蜓點水。

白金青池跟前幾個景點的規模完全不同,它根本就是專門為觀光客打造的景點,停車場也超大,一堆遊覽車載著韓國人跟台灣人到來。

白金青池的觀光客真的太多了,應該也是我們來美瑛後聽到最多台灣口音的地方,當然更多的是韓國人,根本就傾巢而出,我不禁有個疑問,這裡到底是日本還是韓國阿?



老婆覺得青池很漂亮,但我覺得跟觀光人數比起來,它有點配不上這個水準;這是一個不錯的景點,但如果不是經過特意的包裝與設計,會有這麼多人來看嗎? 我抱持懷疑的態度。

我們快速地用了一個上午加中午,就把別人整天的行程給逛完了,看著好像跑了不少地方,但其實也就那樣。

因為天氣真的很熱,一直跟老婆說我想去一間有冷氣、具特色的咖啡廳喝下午茶,不要再跑景點了,我是來渡假的、不是來工作跑行程的。

經過老婆的交叉比對後,我們來到美瑛另一頭喝下午茶,雖然這邊不是特別的觀光景點,但我覺得格外有滋味。





我還滿喜歡這個咖啡廳的,因為它前方的景觀太讚了,要不是戶外太熱,坐著放空一下午都可以。

以我懶散的旅遊模式來說,這邊比較適合我,輕輕鬆鬆地耍廢就好,我只想要這種簡簡單單的舒適感。

因為我們今天有訂民宿的晚餐,聽說滿值得期待的,因此得掐準時間回去,也不能混到太晚。

開車回程時,我們路過美瑛神社,老婆很有興趣,我們就開車進去看一看,日本到處都是類似的神社,感覺看都看不完。





美瑛真的是滿鄉下的,連超商都看不到,我們在市區只看到一間地區型的超市,進去晃了一下,才發現鄉下的物價跟市區真的有差。








可能是日元最近貶值的太快,當我看到這些價格,再換算成新台幣後,真心覺得台灣人真凱阿,物價怎麼可以比日本貴這麼多。

特別有感的是從日本進口的食品,像我們都有購買日東的沖泡式減糖奶茶,台灣在蝦皮買平行輸入的最低也要破百元,日本含稅價連七十元都不到,我的老天爺阿!

就算是領台灣的薪水,來住日本的鄉下應該也可以住的滿舒適的,物價夠低、生活品質中等,北海道的空氣也沒有 PM 2.5 的問題,水質又好。

說到水我才想到,北海道的礦泉水也比台灣便宜多了,台灣不只是外食比較貴,連超市賣的民生物資都超車日本了嗎?

離開超市時,我又順手拍了當地超市的薪資水平,雖說物價低廉,但時薪也沒比札幌低多少嘛!



不過嘛,台灣確實連最低時薪都追上日本了,這對我們來說到底是好事還壞事呢?

民宿的晚餐確實沒讓人失望,雖然我沒拍照片,但印象中沒什麼值得挑剔的地方;這邊最舒服的是 → 吃飽後窩在窗邊欣賞日落,慢慢地看著一天的結束。


這是我們在美瑛的最後一天,明天就要前往旭川了,雖然兩邊離的不遠,但位處鄉下的寧靜感應該是城市很難擁有的,就讓我們靜靜地享受吧!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北海道自駕八日遊 (四) 緩慢北海道‧美瑛‧富良野

今天就要結束在札幌的行程前往美瑛,其實我來之前壓根就沒聽過這個地名,會來這邊主要是因為住宿地點的原因。

我們這次是選擇緩慢北海道作為據點,這個品牌我們在台灣已經住過很多次了,例如緩慢金瓜石以及緩慢石梯坪等。

從台灣一路住到日本來,也算是滿新奇的體驗,順便看一下兩邊所提供的服務是否一致。

因為從札幌開車到美瑛得花上好幾個小時,因此我得先把自己的肚子填飽,不然路上也不確定是否有餐廳可以用餐。

只是我提出想吃的早餐時,老婆有點傻眼,因為我說想去吃連鎖店「松屋」,這次來都沒機會吃到連鎖店,無從比較跟台灣店的差異。


我點了個鮭魚套餐,飯選擇正常份量,就差點讓我飽到走不出店門;之前看新聞說日本鬧米荒,怎麼實地考察的結果完全感受不到這回事。

收拾完行李後,我們再次開上日本的高速公路,但跟前兩次不同,因為這次我們遇到一件令人錯愕的事,那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被北海道的警車追,並鳴笛廣播。

雖然我們有把窗戶搖下來聽,但由於聽不懂日文,不知道警察要幹嘛,剛開始還以為是警告我們超速,所以就先放慢速度,然後再把車開到警車的後面,乖乖跟著他們就行吧。

過了一陣後,我看警車也沒其他行動,想說沒事了,就繼續把車開到內側超車道去,想不到才剛變換車道,警車就又開過來了。

一陣混亂後,警察示意我們靠路邊停車,我也就乖乖照做,想說我們是犯了啥事,這應該是我生平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面被警車攔下來,而且還是在國外。

幸好日本警察滿和善的,一看就知道我們是觀光客,請我們將駕照翻譯本拿出來檢查後,就拿圖解釋說我們不能一直開在內側超車道上面,超車後就會回到外側的直行車道。

我瞬間就明白他的意思,因為台灣的交通規則其實也是這樣,但我從來沒遵守過,因此就把這個壞習慣帶到國外來了。

車一多時,誰管你內側車道是超車道阿,都嘛塞的滿滿的,也就是北海道的高速公路上都沒車,超車道才能發揮作用。

因此,我在日本又上了一次交通規則的課,直接被國道警察現場教學,這真是一次難得的經驗阿!

不過之後的路程就沒遇到什麼問題,反正路上也沒什麼車,就一路開到我們的住宿地點「美瑛」。

因為沒塞車,我們抵達的時間比預期早很多,我覺得應該是因為高速公路上都在飆車,搞不清楚北海道的限速到底是多少,看著是寫八十公里/小時,但所有人都開超過一百公里,我也就跟著大家開了。

另一個學習到的技能就是定速,我自己的車因為沒定速功能,所以算是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開定速,確實是能讓腳休息一下,不用一直踩油門,但這應該只適用於沒車的高速公路上,像是北部的高速公路完全不適用,無時無刻都在塞車。

抵達緩慢北海道後,確實有讓我放鬆下來,因為真的開了好遠的車,要不是昨晚有睡飽,再加上路況良好,不然應該會開的很痛苦。


這個住宿地點我還算滿意,本來在開林間小路時,還在想這種地方會有什麼好的品質嗎?到了才知道有種住在森林中的愜意,還不賴。


但也因為我們太早到了,房間還沒準備好,管家建議我們先去四處逛逛,老婆就提議先去富良野晃一下;我心裡只想著,又要開車了,天阿!

我們到了富良野的薰衣草園區後,滿滿的觀光客,但因為現在還不到花季,其實也看不到什麼景色,那我們到底來幹嘛?




其實也就是來亂逛,打發時間順便放空一下,再吃點當地特別的薰衣草冰淇淋,這也算是另類的吃吃喝喝旅行。

老婆接著又說要去隔壁的哈密瓜園區看看,於是我們就走到隔壁去吃哈密瓜,想想還滿有趣的,這邊吃完薰衣草,又跑到隔壁去吃哈密瓜。



這邊根本就是團客的旅遊景點,看著遊覽車載進載出,突然想到台灣的進香團,其實意思差不多,日本人真懂玩。

離開這兩個觀光景點後,我們開車前往人煙比較稀少的地方,開車在田野間,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其實也可以很慢,一路上幾乎都沒碰到什麼車跟人,就我們一台車慢慢地移動著。




很難想像如果長時間在這種地方生活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節奏變慢、心胸也變得更寬廣嗎?

每當離開喧囂的城市來到鄉下時,我總會有種違和感,彷彿自己並不存在於這個空間,只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終於到了晚餐時間,我們開車到市區去吃一間叫「唯我獨尊」的咖哩飯,名字很特別,餐點也很特別,是會辣的咖理,而且還有鹿肉可以選擇。

回民宿前,我們跑到地方型的超市去買存糧,除了乾貨的價格很便宜之外,我也驚訝於它們的生鮮水果與熟食價格,便宜到我難以想像這是在日本。

老婆又買了半顆哈密瓜,價格只有觀光景點的 1/3,吃的我們大呼過癮。

其實我來日本從來都不擔心吃的問題,反正最糟的狀況就是去吃超商或超市,那邊的食物也不見得比較差,要是今天是在其他國家我就不敢說這句話了,例如英國。

趕在太陽下山前回到民宿,因為這邊都沒有路燈、再加上都是山間小路,其實我不太敢晚上開車,怕出意外。

晚上就這樣靜靜地休息,也不失為是另一種渡假的型態;離開札幌的夜生活,換種方式也是個享受。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北海道自駕八日遊 (三) 小樽之旅

一早醒來,想到今天要去小樽,心情就不自覺的興奮起來;主因是我常在日本漫畫中看到這個地名,印象中的場景都是在冬天,雪花飛滿天的小樽就是個浪漫之都。

但我們是在夏天的時候來到小樽,我也期待是否能看到不同的樣貌,或許夏天的小樽也一樣迷人。

今天的早餐我們決定出外覓食,查了一下熱門的店家,我們決定到市場碰碰運氣,看是不是也能有額外的驚喜。

前往市場的路上,竟然看到台灣食物的專賣店,這也太神奇了吧! 真的能生存下去嗎?


抵達市場後,老婆提議的那間沒開門,於是我們就在市場那亂逛,發現了一間人很多的店,就選它了。



進門一看,才發現滿座都是觀光客阿,所以價格當然也就是觀光價啦;觀光客會被宰是正常的,都大老遠跑來了,就不會太計較價格。

這間店的海鮮確實不錯,我看老婆吃的很愉悅,我自己點的魚也算滿新鮮的,肉質又嫩,連我這種不懂吃魚的人都想給一個讚。

吃飽後,我們就準備開車前往小樽了,在豔陽高照的情況下,我很懷疑自己能不能撐下去。

前往小樽的車程比我想像中還短,怎麼開不到一小時就到了;這樣也好,留給我們更多的時間探索這個地點。

剛停好車,一開車門出來我就感到不妙,真的太熱了,北海道的夏天也是非常炎熱的阿! 雖說晚上還算涼爽,但白天有太陽的時候真的好熱。

小樽主要街區上面的建築風格,讓我想到神戶,可能日本早期對外的海港門戶都有類似的建築風格。

現為觀光景點的小樽,以前可是北方的金融街,這段歷史又再次刷新了我對這個地方的認識,果然要行萬里路阿!


我並不是一個古建築迷,但走在這個街道上,彷彿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一樣,很奇特的感受,難怪這裡會是著名的觀光景點。





路上是滿滿的觀光客,聽他們講話,應該都是韓國人,想不到我們來到日本是被韓國人給包圍了。



因為天氣真的是太熱了,當我們看到有冷氣的甜點店時,完全無法抵擋這個誘惑,都來觀光了,怎麼能不吃吃喝喝呢?


吃到我們覺得開心之後,就繼續沿著街道往前走,走著走著看到照片中的建築物,老婆突然回憶起她小時候也有來過,想不到多年後竟然沒有太大的改變;會不會等我們老了之後再過來,還是一樣的景色呢?




走到這邊時,我最害怕的事還是發生了,由於天氣過於炎熱,再加上我揹著側背包,背部肌肉開始感到不適,進而牽引到我的頭也不舒服起來。

雖然我們早有準備,撒隆巴斯貼到飽,很快地就把不舒服的狀況壓下去,但這還是造成我相當大的困擾,如果之後每天都來一次就慘了。

撇開身體的因素,我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親眼看到早期三井銀行的內部擺設,確認是不是跟日劇中的場景一樣。






這真是很復古的場景阿,也確實跟我在日劇中看到的相似,只是劇中總行的規模比較大,看起來更有氣勢。

小樽的行程結束後,我們又趕在下班前開車回到札幌,真心覺得札幌的車流量不大,開起來相對輕鬆愜意。

由於我們在小樽只有吃甜點、並沒有用餐,肚子都餓了,老婆就提議來去吃湯咖哩;說起來是滿特別的小店,明明是吃咖哩飯,卻搞得跟法式料理繁瑣一樣,讓我一頓飯吃下來有點累。

因為我的背在小樽就開始不舒服了,雖然已經用酸痛貼布的方式解除警報,但還是想做一下補救措施,所以我們特別在札幌找了一間指壓按摩的小店,看能否透過物理的方式來舒緩。

本以為日本的指壓按摩會非常貴,想不到竟然比台灣還便宜! 這又再次刷新我的認知了,怎麼會這樣。

難道真的是刻板印象害死人嗎?還是札幌比較便宜呢?我怎麼一直記得日本的指壓按摩很貴。

今天要不是身體的狀況攪局,不然應該是非常愉悅的一天,雖然我們都有解決之道,但還是有點掃興,希望未來幾天不要再發生了。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北海道自駕八日遊 (二) 祭典、屋台以及北海道大學

今天用完早餐後,最期待的就是祭典的遊行,以往只在漫畫或日劇中看過,從來沒有親身體驗過,想不到這次誤打誤撞就碰上了。

走在札幌市區的路上,果然就是一副日本城市的樣貌,但我必須說它的道路維護狀態跟東京、大阪或福崗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落差。

邊走邊看到穿著祭典衣物的人群,讓我驚訝的是有滿多的年輕人混雜其中,一直以為這是有一定年紀的人才比較熱衷的事物,想不到日本年輕的一代參與度頗高。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祭典似乎也把地區文化以及人心凝聚在一起,大家齊心協力地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這種感覺真的不錯。

不過嘛,做為一名觀光客,我們也只是走馬看花罷了,要說有多了解這個祭典的由來,那是辦不到的,單純看看熱鬧、打打醬油罷了。

途中,老婆問我想不想去北海道大學看看,我心想也好,每次我們到一個地方總會去那邊的大學走走,雖然我不確定北海道大學是個什麼樣的學校,但這不妨礙我們過去走走。

走著走著,突然發現馬路邊有個奇特的裝置,這是地下廊道的換氣裝置嗎? 我似乎從來都沒看過。


往北海道大學的路上,也看到不少有意義的建築物,這都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穫,我們這趟旅行其實沒做太多功課,隨查隨走,所到之處都是驚喜。





上圖這個北海道的舊官廳,其建築風格對台灣人來說應該不算陌生,我就覺得類似的建築也能在台灣看到。

從側門走進北海道大學後,我有點驚訝它的規模,這才拿起手機來查詢該大學的資訊,原來是我孤陋寡聞,北海道大學竟然是日本舊帝國大學之一。

就我所知,台大也是日本的海外帝大之一,韓國則是現在的首爾大學;但很搞笑的是,對於日本的舊帝大系統我所知甚少,只知道東京大學絕對是其中之一。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在北海道大學裡面待太久,但要我再走回去祭典的位置,想到就腿軟,老婆提議可以在日本搭 UBER,這對我來說倒是滿新奇的。

對比台北跟吉隆坡的價格,日本的 UBER 真的貴上不少,同樣的距離台北可能只要 50%、吉隆坡或許只要 25%

這或許也表示台灣的服務業薪資水平還差日本一大截、天花板還很高,但若真的調漲起來,最傷的就是消費者的荷包。

回到三越百貨的前方,這時祭典儀式已經到了尾聲,我走路走到腳又開始隱隱作痛,想了想還是先回飯店休息,晚上再去參加祭典屋台,這應該是另一個更新奇的體驗。


這是我第一次、或許也是最後一次參加日本的慶典,現場都是當地人跟學生,我們有幸能參與一次本地人日常的盛會就很棒了,原來漫畫裡講的都是真的、日劇的情節也沒有騙人。

亂吃一通後,我們搭地鐵回到了札幌市區,看著五光十色的建築外牆,這邊的夜生活真不是蓋的。



我們又跑到這區來覓食了,聽說有超級知名的甜點店,連吃兩天的聖代好像有點犯規,但這就是觀光客的特權,別怕胖、吃就對了。



這間真是排隊名店,人有夠多,剛進去的時候我還以為這是間居酒屋,這到底是來吃甜點還是來喝酒的阿?

說到這,也得佩服當地人的創意,硬是把一道甜點包裝成地方特產,這相當的不容易,就好像台灣的鳳梨酥一樣。

吃完後,走在札幌的街頭,舒適的溫度伴隨著慵懶的氛圍,難怪被譽為渡假之都阿!

回飯店的途中,路過連鎖店,順手一拍它們的薪資範圍,本以為會高於台灣不少,想不到竟然沒有!  這是因為日元匯率急貶的原因吧?不然真的無法解釋是什麼原因。


原本我以為日本的服務業薪資要遠高於台灣的,想不到又是我的刻板印象,現況已經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回到飯店洗滌後,躺在床上回想今天的行程時,突然覺得超乎自己預期的精彩,事前不規劃看來也有好處,處處充滿著驚喜阿!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四十歲後到底該怎麼訓練才能保持體力?

今早又打了六場的全場籃球,雖然前四場都在打混,算是邊打邊熱身,因為真的不想再受傷了,但最後兩場的衝刺也是讓我感到筋疲力盡。

但我預計身體的反應不會像上週這麼大,酸痛還是會有,但不至於到全身乏力的狀態。

按照我身體復原的情況,其實一週打兩次應該是可以負荷的,大約三天左右的時間,就覺得身體可以再去打一場。

球場上多了許多年輕的臉孔,這群人不知道是誰找來的,光看體型就知道是常打且有爆發力的那種,實際上場時,果然看到他們滿場飛奔、衝來衝去,看得我好生羨慕。

看到有人在衝,自己也心癢,連續衝了兩球,下場就是回半場時差點沒氣,在衝刺的過程中,其實接近無氧運動,對身體的負擔頗大。

我現在的肌力雖然沒有完全退化,但瞬間爆發力確實大不如前,而且是一年不如一年,只差沒有懸崖式地跳水下滑而已。

這一兩年來有比較規律的打球後,就能感受到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真的是有心無力。

但說也奇怪,我有碰到一位比我大個幾歲的球友,他就保持著很高的競技水準,不管是基本功還是來回折返跑,絲毫不見偷懶的狀態,真好奇他是怎麼訓練的,怎麼能夠在這個年紀還保持一定的水準。

常聽到把年紀當成制約自己做或不做的理由,但當我看到周遭有人就是可以無視年齡的限制,還是能做到某些事的時候,就會問自己:「他為什麼行,而我不行?」

所以說到年紀大,到底是對自己能交代的藉口,還是內心就真的這樣認為,大概只有自己才清楚。

這或許也算是心理學的範疇,當你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做不到,那表現出來的就是做不到,然後還會認為這樣才是合理的。

透過觀察他人來解除自我設限的習慣,或許也是個不錯的方式,但這也要周遭的人能夠影響到自己。

常見的狀況反而是物以類聚,覺得自己做不到的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取暖;覺得自己行的會走到一起,互相學習求進步。

講到這個話題,我就想到先前有本書說,剛開始工作要先去大城市,把自己的視野打開,提高自己的認知;我覺得用意就是透過觀察他人,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而不是一開始就覺得自己不行。

大城市的人際關係相對比較複雜,可能性與未來的發展性或許也多一些,但我覺得最大幫助應該還是在「見賢思齊」,跟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長久下來就能感受到明顯的進步。

講到這,我又離題了,原本是想討論該怎訓練,才能像我那位球友一樣,保持這麼好的狀態,怎麼講著講著又開始講起大道理了。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應該還是有可以調整的空間,如果能再搭配每週打一次球,或許才是最佳解,但我真的有辦法做到嗎? 

匱乏的時間確實是個大問題,要怎麼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這才是未來最大的課題。

我的投資筆記 (三十三) 走到股市榮景的末段,下一步該怎麼走?

距離上篇文章「用科學方法來決定投資策略是否有效?」後又過了一個半月,美股市場又重回多頭的氛圍,S&P 500 指數又創新高,彷彿關稅戰不存在似的,這情況確實有點詭異。

我手頭僅剩的選擇權部位,報酬率也已經接近 70%,離獲利了結的那一天也不遠了;一旦進行平倉,就代表我們今年的選擇權獲利告一段落、提早收攤,再來就要伺機佈局明年的選擇權。

由於我們是站在賣方,眼下的多頭走向並不適合操作選擇權,只能繼續耐心等待,直到適合出手的那一天到來。

好的投資機會很多時候都是等來的,這是主動選擇;但有時候是也碰運氣來的,那就是被上天所選擇。

最近聽了幾位總經網紅的分析,他們有志一同地認為這波的庫存循環已經到了尾聲,再加上股票市場有提前反應的特性,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間,股市下跌比上漲的機率高得多。

基於過去幾年的操作與觀察,我也認為下半年反轉的機率不低,如果是反映庫存循環,指數有可能下跌 20% ~ 25% 之間,這都還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比較困難的是如何抓住景氣下行的機會,趁股市低點時建倉,這或許才能穩定地提高投資的報酬率。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們的美股投資帳戶今年迄今已超過 32% 的報酬率,這代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好績效的背後反而引起我的擔憂,當一件好事到來時、往往會跟隨著一件壞事發生,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謹慎,情勢隨時都有可能反轉。


由於今年以來誇張的報酬率表現,也讓我們四年多來的總報酬率與年均報酬率都來到一個新的高度,這真是個驚人的數字阿!


雖然過去一段時間的表現優於大盤,但我們仍不敢掉以輕心;投資是一輩子的事,短短幾年的表現不算什麼,能否熬過幾次的景氣循環、還能跑贏大盤,這才是真功夫。

話雖如此,但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只是保留現金部位,把股利都先存下來,等待投資訊號開啟的那天到來。

限制投資行為對我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好公司如果沒有好價格,那也不代表是個好投資。

從這個角度來看,等待與忍耐還真是投資的基本功阿!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充滿挑戰的一週

終於撐到星期五晚上,回神一看,距離上次寫部落格已經是六天前的事,而且還是假日剛打完球有感而發,怎麼一轉眼又要放假了?

這週除了星期一因為打球全身酸痛、無法動彈外,其餘時間幾乎都在跟時間賽跑,尤其是前兩天我幾乎是在完全燃燒小宇宙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連續兩天一大早醒來,腦中就自動跳出程式碼,這都是前一晚在思考的一些問題,但也是因為這樣就沒辦法再睡下去。

滿負荷工作幾天後,我開始發現自己專注力提高,但對其他事物的反應變慢了,這就是典型的「隧道效應」。

這週忙碌的主要原因已經在「出乎意料之外的新產品進展」一文中談過,實際在趕進度的時候還是很令人吃不消。

與其說是客戶的要求,倒不如說是我自己想做得更好,因此投入大量的時間,只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更容易上手,也讓系統的穩定度能夠再次提升。

在這個將需求轉換成實際產品功能的過程中,因為時間壓力的影響,讓我在短時間內拼出高效率;但如果沒有熱情,我想也很難撐過那段最艱難的時間。

我很開心自己還能親手創造出有人需要的事物,這種「價值創造」的過程,不論我今天幾歲,依舊讓我成就感十足。

其實我一直不懂,自己到底是因為堅持才有熱情、還是因為有熱情才能堅持下去。

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我自己選擇的路,是好還是壞都得自己承擔,只能繼續勇往直前。

在這種時間壓力下,腦中所想到的永遠都是迫在眉睫的短期任務目標,這無形中也影響到我中長期目標的規劃與執行,我得反覆提醒自己才行。

順帶一提,北海道自駕遊只寫了一篇就罷工了,這幾天完全沒機會再繼續寫,這都不知道是自己的藉口,還是單純地拖延症發作。

總之,我得趁假日時,把落後的運動、閱讀與進修時間給補上,再這樣繼續拖下去,都不知道何時才是盡頭。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睽違以久的籃球場

距離上次打球又過了兩個多月,並不是我不想去打,而是時間總是對不上,不是剛好出國、就是學校有課,這也讓我感到很無奈。

這週還以為會被颱風干擾,幸好它的速度沒這麼快,不然又要被迫取消了。

雖然自己很期待去打球,但也自己兩個月沒打,體能跟肌力都下滑地很明顯,只能祈禱自己先不要受傷,再慢慢地鍛鍊起來。

即便我還是保持著每天踩交叉機的習慣,也把阻力值往上調了、揮汗如雨,但還是扛不住籃球場上跑快攻與爭搶籃板等激烈動作。

打到第三場全場時,我就發覺下背部有點緊繃,臀大肌又有了先前那種快拉傷的前兆,嚇的我不敢再跳了,上次那種傷會對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絕對不能再發生一次。

不能跳但至少還能跑,我真的很喜歡在球場上運球奔馳的感覺,那種速度感 (雖然現在已經慢到不行) 讓人打從心裡感到喜悅,我每次都跑著跑著就笑了出來,邊跑邊笑。

打到第四場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自己賺到了,現在打球已經不是爭輸贏,單純就是享受運動過程中的樂趣,真的很棒。

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自己還是能夠維持每個月打兩次球的規律,這樣反而能避免掉運動傷害。

但時間也不是我能決定的,這就是很無奈的地方,只能盡力而為!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電商大混戰,是消費者的福音嗎?

這次不談數據、也不引用新聞的文章,單純從自己生活中所見所聞進行討論。

經過了這幾年電商的大亂鬥,我本來以為台灣電商的勢力範圍都已經確定下來,不會再有太大的變化或是新的突圍者,但誰知道一切都是我想太多了。

跟實體通路的緩慢擴張不同,跨境電子商務崛起的速度比你我想像都快,從最早的淘寶、再來的蝦皮、到現在的酷澎,感覺台灣市場就是個篩子到處都是洞,堵都堵不起來。

以我的年紀來說,見證了 PChome 的一代神話, 又看到 momo 強勢擴張、高速成長,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蝦皮的挑戰,記得那時候有無數的文章都在探討到底蝦皮為什麼會贏。

但自從蝦皮開始在線下布局實體店面 → 蝦皮店到店後,感覺成長的速度似乎也慢了下來,這也讓其他中小型的電商還有生存的空間。

因為我家有一位線上購物的愛用者,所以我從旁觀察她的行為,也可以慢慢看到電商勢力的變化。

我老婆最早是 momo 的愛用者,當時常聽她罵 PChome,然後轉身就去 momo 購物;但當蝦皮進場後,她馬上又去擁抱蝦皮,因為比價的結果,蝦皮真的便宜不少。

不過就我來看,以物流來說,蝦皮還是遜於 momo 的,這通常也是跨境電商的弱勢;但隨著蝦皮慢慢在地化,這個弱點似乎也被慢慢的填補起來。

就上面的敘述,我本來的認知是:「便宜上蝦皮,但運送時間比較長;品牌商品可以找 momo,快又有保障;部份 3C 產品可以去 PChome 。」

但我這個認知今天被「酷澎」給改變了,因為它做到了既便宜又快速,讓我瞠目結舌、無法置信的程度。

這個起因要從氣泡水開始說起,往年夏天時,老婆都會透過網路購買氣泡水回來放,以備不時之需。

像這種常見的商品,通常都是在蝦皮買會比較便宜,我們對於通路並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反正產品是一樣,哪邊便宜哪邊去,再加上對氣泡水的需求也沒有急迫性,送慢一點也沒關係。

可是就在昨天,「酷澎」透過便宜又快速,無情地打破我的刻板印象,原來便宜跟快速並不一定是負相關,也可以同時發生。

昨晚 10 點才下單兩箱氣泡水,今天早上 9 點多就收到貨了,更重要的是,酷澎竟然比蝦皮更便宜 25%,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算了一下,酷澎的賣價應該已經逼近廠商出貨給超商的通路價格,不知道它們到底在賺什麼錢。

高速的物流服務再加上比別人更低的售價,這真的有賺頭嗎?雖然消費者就目前看來是得利的一方,但怎麼想都覺得奇怪。

新的跨境電商、也是新的價格破壞者,這種去中間商化的做法,不止打擊到其他競爭對手,也更進一步衝擊到實體通路的生意。

未來的零售業到底會怎麼變,出路究竟在何方,真是讓人摸不著頭緒阿!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出乎意料之外的新產品進展

一個星期前我寫下「新產品的契機」來記錄內心對於新產品的期待與不安,但沒料到的是在短短一週內,竟然接連傳來好消息,這該歸功於我們的合作夥伴,他們的推廣能力超出我的預期。

下週又有兩個潛力十足的新產品應用要出機,今天被告知其中一個可能有非常可觀的數量。

對我來說,沒看到真的訂單,通常都先當客戶在畫大餅,但我確實被這個虛幻的大餅給餵飽了,最起碼也填補了滿滿的情緒價值。

這幾天滿檔的工作行程,除了本來就排定的電影時間外,幾乎就撲在工作上面了,這導致我對於其他事物的感知鈍化,這是很明顯的「隧道效應」。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該好好檢視自己的工作內容,要追求「高效能」、而非「高效率」,我得先弄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然後再去把那件事給做好。

按照今年初的規劃,本來我有兩件很重要的事、排在暑假期間要啟動,但由於新產品的進展比想像中更快,瞬間讓我陷入兩難,是該按照原先規劃的步調進行,還是先以新產品的推廣優先?

或許我該找一天好好思考一下,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從客戶公司回來後都筋疲力盡了,但在吃完飯、洗完澡後還得繼續工作,這就會被困在隧道內無法動彈,對我自己來說是短多長空。

維持自己的生活步調是件很重要的事、卻也是件很困難的事,當眼前出現機會時,我們通常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提高成功率,但無形中也會排擠做其他事的時間。

我確實該好好想想了!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