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 星期六

我的投資筆記 (三十二) 用科學方法來決定投資策略是否有效?

 3 月初我寫了一篇「該怎麼利用科學方法來決定投資策略?」,當時還滿有信心可以在 5 月時平倉 REITs 的個股選擇權,把未實現損益變成已實現損益,鎖住獲利。

文章中也有提到,不確定會不會有「黑天鵝事件」發生;也不知道是我烏鴉嘴,還是市場上本來就充滿了不確定性,4 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股市馬上就重跌至接近熊市的水準。

當時我又寫了「熊市真的到來了嗎?」來記錄當下的心情與感想,同時間我也有聽到滿多朋友都扛不住急跌的壓力、立即停損,把先前帳面的獲利全數吐回去。

原本都已經要接近獲利了結的個股選擇權,從近 60% 的獲利直接殺到接近虧損邊緣;當時雖然我有信心不至於一路跌下去,這比較像這是人造熊市,但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

雖然有壓力,但我依然相信自己在「該怎麼利用科學方法來決定投資策略?」所做的判斷,這代表一旦關稅問題和緩下來,應該還是會有類似的趨勢,只是時間上會往後延宕罷了。

既然我沒有停損的念頭,事實上好像也沒有這個必要性,那就坐等川普的表演,直到他宣布暫緩對等關稅後,股市才又重新回到正軌。

在短短的一個半月內,股市急殺、然後又急漲,這中間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對短線投資人來說,風險與機遇並存。

但我並沒有短進短出的念頭,心中只想著有沒有機會在 5 月結束前執行既定的策略,按照當初的計劃鎖住獲利。

雖然聯準會因為對等關稅的原因,不斷延後可能降息的時間,這導致我本來判斷 REITs 的漲勢沒有出現。

幸好我主要持有的 REITs 個股選擇權已經到了可以接受的報酬率下限 (70 %),因此我在 5 月的最後幾個交易日,果斷地平倉獲利了結出場。

至於另一檔選擇權的報酬率還在 50% ~ 55% 間徘徊,但畢竟它的金額相對來說比較小,可以把時間當成朋友,慢慢地等報酬率超過我們設定的目標後,再進行平倉即可。

當我可以如願獲利了結後,其實反而更期待黑天鵝再次降臨,這樣或許還有機會再次進場操作選擇權,真是貪婪的想法阿!

總體來說,用科學方法來決定投資策略的好處,是可以在突發狀況發生時堅持自己的判斷;但這個堅持並不是盲目地相信自己,而是要檢視經濟趨勢是否已經被改變,如果不符合原先的假設,就得修正自己的決策。

這次的黑天鵝事件,對我自己來說是一次很好的訓練,未來我在做比較重要的決策時,應該都會像「該怎麼利用科學方法來決定投資策略?」這篇文章一樣,把自己的決策過程與思考脈絡寫下來,碰到意外狀況時,才能夠回頭去檢視自己的決策是否需要改變。

話說回來,今年我們的美股績效出乎意料之外的好,現在才剛過完 5 月,但今年迄今的報酬率已經 22%,遠超過大盤的表現。


但根據過往的經驗來看,現在這個時刻也不用太高興,隨時都有可能反轉直下,或是明年的績效表現停滯不前,遠輸給大盤。

按照景氣循環的規律來看,擴張期應該已經快到尾聲,雖然因為對等關稅的原因,還沒有看到非理性繁榮的那一刻,但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應該就會看到股票市場往真正的熊市走。

所以我接下來會更謹慎地進行投資,應該會先把股利存下來、持有現金部位,直到熊市來臨時再進場加碼;同理,選擇權也是要挑熊市時進場,對我們這種操作長期選擇權的投資者來說,時機的挑選更是重要。

從統計數據來看,最值得高興的一點就是我們的總報酬率突破 125%、年均報酬率終於突破 20%。


在投資美股的這四年多來,走過牛市、熊市、人造熊市,也碰到許多非預期的事件發生;經歷過風風雨雨,也常讓我的心情上沖下洗,但總歸也有收穫到經驗與豐碩的報酬。

但我們的投資時間還不夠長,這個投資績效並不代表什麼,唯有能在長時間內保持這個水準才是真功夫,這也是自我期許的目標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