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台灣近年經濟快速發展,為何人民無感?

前幾天運動時看到志祺七七的影片「低薪窮忙、買房無望」讓我想做點功課來分析一下台灣現在的經濟狀況。

說個題外話,最近看到志祺七七的影片,確實越來越有深度了,但又不是太深,剛好可以讓人再花時間去探索與分析。

影片中說到經由動物實驗所得知的「習得無助感」→ 經由學習得到無助感的現象,在人類身上也能看到。

當我們意識到不管再怎麼努力,都很難改變困境的時候,很可能就會漸漸喪失鬥志,選擇「躺平」。

由於志祺七七從三個層面來探討「躺平」的原因,我也就順著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1. 薪資停滯。

躺平這個話題這幾年很常聽到,但深究其原因就是「低薪問題」,所以那為何薪資停滯了 20 年呢?

這邊先補充一下我自身的經驗,上圖中提到的數據是基於大數據統計所得到的;但四十歲左右這代人出社會工作時,如果是理工科系相關的職缺,新鮮人的起薪其實已經成長很多。

舉例來說,連半公家單位的工研院,碩士畢業新鮮人的起薪都起碼漲了 25% ~ 30%,就更別提一般民間大公司,理工碩士畢業起薪成長的幅度可能有 50% 左右。

所以「薪資停滯」的問題跟產業別關係非常大,這部份請參考「家裡沒礦的年輕人請選電資醫牙」,下圖也同時佐證了我的說法,那就是低薪問題對特定產業來說,影響相對比較小。

但當看到那個狂飆的房地產指數,如果自己沒有入手任何房產,我想不管是誰都會有很強烈的「被剝奪感」吧!

雖然覺得有點悲哀,但也得默認這個現實層面,文中又提到:「過去 30 年來勞動與專業價值在迅速萎縮,現在用錢賺錢 的速度遠遠超過 用勞力賺錢。」

講到「用錢賺錢」,就讓我想起以前寫的兩篇文章「資本社會下的10個殘酷觀察」、「為何富者越富?」。

讓我們回頭去看志祺七七的影片,其中也有提到「高薪科技業,低薪服務業」,但所謂的高薪也只是相對而言,比起當前的高房價以及越來越貴的物價,這邊的高也高不到哪裡去。

接著,影片中提到低薪的主因之一是因為「高教擴張」所導致的,這點我持保留意見;「學歷貶值」其實是當前每個國家都在面對的問題,並非只有台灣獨有,況且台灣的教育費用很明顯較其他先進國家更為低廉。

人人可上大學看似是浪費人力資源,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它未嘗沒有外部性的實質好處,那就是高教育水平所帶來的社會安定感。

不過嘛,我也認同影片中所說:「高等教育普及,使得學歷喪失作為求職者能力辨識指標的功能,過度教育貶低了學歷的價值。」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學歷是基本盤,接下來還是要看有沒有實質的專業能力,不能再靠那張紙騙吃騙喝一輩子了;換句話說,學歷都貶值了,如果連基本盤都沒有,那該怎麼辦?

當然,影片中還有針對產業結構面去分析為何低薪:「1990 年代開啟三角貿易,生產線移到海外,但這些生產所創造 GDP 的生產活動是在海外;造成這些 GDP 成長所帶來的勞力需求、薪資上漲,是發生在海外,而不是國內。」

在1990 年代後,台灣的「實質經濟成長率」跟「實質薪資年增率」開始脫鉤。


事實上,從上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其分水嶺應該是 2000 年左右,那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呢? 其實我在「1990年後的台灣經濟奇蹟」有更詳細的討論,主因應該是在「產業轉型」。

擷錄部份內容如下:「留在台灣,但沒有積極進行產業轉型的中小企業,從 1990 年後就開始走下坡,接著 2000 年後,業績就面臨懸崖式的下墜。在 2000 年後,台灣的人均 GDP 還是持續成長,但此時經濟成長的主角已經從中小企業轉移到中大型企業,也因此人人有錢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如果要從總體經濟層面去探討台灣過去三十年來的薪資問題,我非常推薦「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 1990-2020」這本書,它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分析及討論這段期間的現象是怎麼來的,有理有據、值得一看。

最後回到討論的主題「薪資停滯」,其實我早就針對這個議題給出自己的看法,請參考「薪資為何凍漲?」、「國際業務與產業結構」等文章;回歸到個人身上,重點還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把自己的專業能力視為人力資本,偶爾要往裡面存點錢才行。


2. 物價飆升。

以「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的年增率來看,台灣通膨程度並沒有特別誇張;事實上「租屋價格」跟「外食價格」都是漲超過 20% 以上,但這兩者在 CPI 所佔的權重並不高,所以會讓人覺得政府所公佈的 CPI 跟我們實際的生活開銷脫節。

在影片中提到的情況,大致上跟我的「認知」一致,我也常覺得政府的數據完全無法反映真實狀況,但當我們去檢視這些數據的組成後,又可以理解為什麼是這樣。

人總是會放大自己痛苦的部份,而忽略了其實並非所有東西都在漲價;舉例來說,電視跟電腦就一直在跌價,當生活越來越便利,很多事物的取得成本是在下跌的。

但我們要很清楚地知道,未來民生必需品可能還是會一直漲價,尤其是外食這部份。


3. 房價高漲。

影片中也提到一個接近世代對立的說法:「1978 年後出生的世代,進入就業市場時,普遍薪資比上一代更低;而考慮成家立業時,也遇到 2002 年房價飆漲的階段。」

關於房價高漲的原因太多了,我們很難用簡單的「因果論」來解釋其原因;比如說,不能直接說因為持有稅太低、銀行利率太低、有寬限期等原因,所以房價才這麼高;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話講的輕鬆,但當我看到上面這張圖表時,瞬間破防,想不到二十年前的房價所得比這麼低阿,現在才買房的人真的快吃土了。

也就是因為房價越來越高,所以首購族買房的年齡也越來越晚,貸款金額也越來越高,真的很難想像如果房價再繼續漲下去會變怎樣?


短短十年間,購屋主力年齡就延後了十歲,房屋鑑估值則高了 50%,這一切先不說是不是泡沫,但眼下已成為成年人心中的痛。


以上,是我整理志祺七七的影片內容時,同時提供自己的想法與先前思考過的內容;但僅了解眼前現象的來龍去脈,並不足以解決問題。

我原本是想透過了解問題背後的本質及脈絡,來提供可能的解決辦法,並非只是分析完就雙手一攤、無能為力。

後續希望可以再寫篇文章,用以探討「個人」該怎麼從現在的狀態中突圍,我們無力改變大環境,能做的唯有先改變自己再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