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下定決心,一口氣把所有亂七八糟的 ETF 全部出清,全數轉換成追蹤 S&P 500 指數的 ETF,以現在的績效來看,慶幸自己去年時有做出決策、並快速執行。
轉換的心路歷程已經寫在《為什麼我在此時轉換 ETF?》中,以今年美股的發展軌跡來看,除了四月那次關稅的黑天鵝事件外,其他的類股輪動倒是都在預期的範圍內。
由於 FED 在九月時開啟了新一波的降息循環,REITs 的表現慢慢回穩,我們也早在前幾個月就陸續清倉了所有的個股選擇權、獲利了結。
至於 REITs 的現股也都已經在較低的價位建倉,目前看來已經有明顯的帳面獲利,就更別提已經領了一年的現金股利。
最讓人驚豔的績效表現是 SPLG (追蹤 S&P 500 的指數型 ETF ),經歷了這一年來消息面的上沖下洗後,報酬率竟然還超過 15% !
過去這一年來,我們的操作方式很簡單,買跌不買漲,只要跌到低於我的持股成本,恰好帳上還有現金就買進一股,就跟《長期買進》這本書講的一樣,不用想太多、買就對了。
當然,前提是我們已經事先配置好高股利個股的部位,這樣才能每個月都有穩定的現金股利收入,可以進行加碼投資、趁低點攤平成本。
投資指數型 ETF 的最大好處就是不用管個股的營運狀態,所以也不用成天提心吊膽是否有個股的壞消息,這在心態上就顯得非常輕鬆,現在回神一看有 15% 的報酬率,感覺像是撿到錢一樣。
事實上,我今年確實沒太多時間去關注投資相關的資訊,連帶著操作的機會也變少很多;但由於先前已經確立了投資的方向以及操作的方式,目前看來今年的報酬率依舊超乎預期,並沒有少賺。
反倒是先前有一檔重倉的持股爆漲,讓我一度有點害怕這是股市暴跌的前兆,幸好這檔股票最近降溫了不少,回跌了近 10%,這反而打消了我原先的疑慮。
對長期投資的投資者來說,暴漲跟暴跌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但都沒有波動也不行,這樣就完全沒有進場的機會。
當股市高漲到目前的位階,最讓人煩惱的是,要不要繼續在高位加碼?還是應該持有現金等待股災來臨?又或是繼續尋找被低估的類股,趁低點佈局?
講了這麼多,似乎不太符合無腦投資的說法,看來我還是比較適合在熊市時進場,因為真的可以無腦買,不用考慮太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