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我的投資筆記 (三十四) 美股漲到令人感到害怕?

一個月前,我還在《走到股市榮景的末段,下一步該怎麼走?》中述說對今年美股漲太多的不安,並做好隨時進行選擇權平倉的準備。

這段期間內,選擇權順利平倉、並獲得預期以上的報酬,但出乎意料外地,美股帳戶今年迄今的報酬又往上跳了 10%,來到了 42%

雖說在《佛畏系統》一書中有提到:「選擇權思維的本質是掌握對風險的主動權」,但我敢肯定今年到目前為止的報酬率,絕對不是我們單方面主動擁抱風險可以達到的,這其中隱含了「選股」的運氣以及「等待」的耐心。


今年能有這個亮麗的表現,主因是某檔重倉的股票突然爆衝,狂漲了 50%;雖說在我的持股中,累積報酬有這個水準的個股不在少數,但因為它們的波動性過大,持有的部位極其有限。

也就是說,我們持有並重倉的股票,通常都是波動性低、並且有豐厚的股利回報,這才能長時間抱住,不然太過活潑的股性,只會讓自己的心臟提早進廠維修而已。

但我們沒料到這種低波動的股票,竟也能在短時間內暴漲 50%,不得不說有可能是前段時間的定價錯誤,這才讓我們撿了個便宜。

當然啦,要撿到這個便宜也需要耐心,畢竟離當初我們大量買進的時間點,也過了兩年多,並非買了就漲這麼神。

當初我們是圖它那驚人的股利殖利率,就算股價都不動,領股利都爽翻天,誰知道說漲就漲,這也讓帳面上的獲利遠勝過大盤指數。

其實我很想要部份獲利了結,轉去佈局下一個可能具有資本利得的機會,但仔細盤算了一下,就算是進入降息循環,現在這檔股票也還有潛力可挖,就憑它的高股利,就無法忽略潛在報酬的可能性。

左思右想後,我們決定先透過股利投資原先認為有潛在資本利得的股票,這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操作方式。

基於大環境的不確定性,非理性繁榮就在眼前,而股市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隨時都會到來,我們還是先以具有穩定股利的股票為優先考量,拉高報酬的下限,不追求報酬上限的最大化。

在股利的保護下,股價就算隨著大環境不景氣而下跌,也會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這是基於下行風險 (downside risk) 的投資考量。

當然,我們也很希望能複製這次的成功,找到被錯誤定價的股票,再來體驗一次超越大盤的快感,但這情況是可遇不可求的。

想要同時具有高股利以及高資本利得,這未免太強人所難,畢竟高股利代表產業成熟、而高資本利得則表示高成長性,這兩者是互相矛盾的。

我能想到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成熟穩定的產業、但特定公司被錯誤定價;又或是穩定的產業結構,但受到大環境影響、突然改變獲利結構。

以上兩者,皆有可能,在疫情後的這幾年間都有碰到類似狀況,想抓住這個機會,除了細心觀察外,我覺得運氣佔了很大的成份。

總之,我們已經提前做好股市反轉的準備了,所有的選擇權皆已平倉,獲利落袋為安,目前以股利再投資高股利股票為主,全面轉向防禦型投資。

接下來,就是耐心等待,持續推升每月的股利收入,然後伺機而動;希望我們能夠維持過往的年均報酬率,要是能在接下來的五年間持續贏過大盤,我們的主動操作就更有意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