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2024 擔任『精實創業』課程業師的感想

在偶然的機會下,老婆跟我受邀至創業課程中擔任業師,分享自己的經驗、並協助解決同學們在創業實作時所遭遇的問題。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體驗,但坦白說是高估了我們兩個的程度,所以針對這次的邀請,我還是很謹慎地先做了一些準備。

如果只是單純分享我們的創業經驗,以及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那我分分鐘都能上台講個沒完沒了;可是要我們去分析不同的創業主題、並提供一些專業的建議,這就另當別論了。

由於事前就收到授課老師的課程安排規劃,心中大致上對於此次擔任業師的準備方向也有了些想法,要設法先把「創業教育」中所用到的方法論跟工具都弄清楚,這樣才能把自己的經驗對應到適合的環節,同時針對自己不熟悉的部份加以強化。

我曾接受過創業教育的訓練,雖然現在記得的內容也不算太多,但至少東拼西湊下,應該還能理解同學們是在哪個階段;但老婆就完全是從實務派出身,因此事前其實也花了點時間在灌輸她所謂的「創業教育」到底是什麼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底下這兩篇「文章摘要」有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為要去當業師,就要強迫自己融會貫通一些本來似懂非懂的東西,這也是「費曼學習法」的真諦;這次我第一次擔任這個角色,心中也不斷給自己鼓勵,千萬不要漏氣阿!

在外部的壓力下,我確實用極高的效率去理解了先前一知半解的「商業模式」,在思考的過程中,也把商業模式圖牢記在心;這不是要我們去填空、而是提供一個分析工具與溝通語言,讓我們跟創業團隊可以在同一個頻道上對話。

當然,在跟授課老師交換意見時,我們也得到了學術界當前正在探討的方向,已經從「機會辨識」轉向「機會設計」。

對我來說,「機會設計」這個說法,其實跟先前 William 提到的 「機會創造」意義上差不多,兩者都是動態形成的,並非一開始就在那邊。

透過這種問答的形式,讓我更覺得「方法論」的重要性;像我們這種實務出身的人,很多時候思考方式都會仰賴過往的經驗,因此會有慣性思維、或說是思考盲區的問題。

學院派的方式往往都是先教導學生抽象化後的方法論,這樣才能夠映射到不同的應用案例上;但實務派的學習方式剛好倒過來,先透過實際案例了解過程,隨著經驗的累積,再慢慢擷取出不同案例中共通的部份。

因此,像我這種半路出家的人,實務經驗過少而不足以讓我可以自行領悟;只好輔以學院派的方式,同步學習抽象的方法論與分析工具,再慢慢摸索其映射的方式。

要應付不同創業團隊的問題,如果單純只從我自身的創業經驗出發,那肯定會出大問題;但透過方法論及工具的分析後,倒也能從中給出合理的建議,這就是「抽象化」的好處。

其實我覺得在很多領域的學習都大同小異,只是在以經驗為基底的「創業教育」中又特別明顯;要是讓完全沒有實務經驗的學生,直接學「創業理論」這種經過抽象化的學理,估計大家就是飄在天上,學完了都沒有感覺。

先導入簡單的案例分析、或是輔以實作,再來套入方法論,這或許才能真正降低學用之間的落差,也是現代創業教育的核心教學技巧。

有點扯遠了,這就是我跨界擔任創業課程業師後的主要感想,跟在工程領域當老師還是不太一樣;但這只是個人經驗,也未必就真的差異這麼大,有從中得到新的體驗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拼教養(十五) 鄉下小校家庭:野放自然成長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作者用「海濱國小」來形容本章所描述的偏鄉學校。 若只考慮地理距離,海濱國小其實算不上偏鄉學校,開車的臺北人毋須費太多時間就可以抵達這裡;它的環境更接近所謂「不山不市」的學校,也不在偏遠山區,也不鄰近市區。 由於該地不在客運或快速火車的節點上,財力拮据、沒有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