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第一次搭淡海輕軌

淡海輕軌其實已經通車很久了,但我們遲遲沒有前往試乘,因為這個誘因不足以讓我們搭這麼遠的車過去一趟。

適逢中秋連假,既然也沒有其他的出遊安排,當老婆說要去淡水搭渡輪時,我也只能說好,那就來去看看吧!


出發前,其實我並不清楚淡海輕軌的行駛路線,也懶得查,反正去了就知道;反倒是淡江大橋比較吸引我,從新聞中得知橋面終於在不久前合攏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都十月了但天氣依舊炎熱,老婆跟我想著下午去淡水應該會被烤焦,乾脆先去室內的場所吹冷氣。

想了想,我們決定先去中山商圈,反正待會也得搭捷運紅線前往淡水,這樣算順路的。

老婆她們公司代理的產品剛好在新光三越的南西店進行銷售,現在碰到週年慶,想必生意應該會很好吧? 心中抱持著這個疑問,我們就乾脆前往現場一探究竟。



坦白說,生意比我想像中更好,整個南西店都快被擠爆了,甚至連走到百貨外面的街道上,也全都是人。

中山商圈的人潮多到可怕,甚至讓我有一秒去到日本的感覺,走在中山站到雙連站的路上,這種感覺越發的強烈,大街小巷全都擠滿了人,讓我想起年輕時看到東區茶街的盛況。

搭著捷運前往淡水的路上,我們邊搭車邊看著窗外,感嘆沿途的變化,台北也是在緩慢地進化中,慢慢地越變越好。

經過紅樹林站時,廣播說:「轉乘淡海輕軌的旅客,請在本站換車。」這讓我愣了一下,因為我不知道現在輕軌的起點/終點站是紅樹林,我一直以為是淡水站。

但這不影響我們既定的目標,那就是搭渡輪去八里晃晃,我曾經搭過一次,但因為老婆從來沒搭過,在她強烈的要求下,就這樣決定吧!

人算不如天算,出捷運站後,還是超熱,這到底來遊玩還是折磨自己? 經過前往八里的渡輪口時,我們都嚇了一跳,這個排隊人龍是要排到天荒地老嗎?

簡單地討論後,我們決定有機會平日再來一趟,今天就別排了吧! 熱得要命,然後又在那邊排隊,總覺得有點不正常。

繼續往前走,我找了間新開的店吃阿給,每次來淡水,不吃碗阿給都覺得很奇怪,但這次不選老店了,看有空位且環境相對乾淨的店,就當機立斷進去吃。

吃飽喝足後,剛走出來就看到另外一個渡輪口、沒排甚麼人,一問之下才知道是開往「漁人碼頭」;老婆用網路查了一下,從漁人碼頭搭輕軌再接回紅線,這樣也是可以。

但我們要決定是要怎麼前往漁人碼頭,是要搭渡輪、走路、還是搭公車? 我看了看天氣,再考慮到老婆今天就是想來搭渡輪的心情,決定還是搭渡輪過去。

幸好做了這個決定,我們才能看到傍晚的淡江大橋,猛然一看之下,還真以為自己身處國外,眼前的美景有點不現實。

等待渡輪的時候,剛好碰到太陽下山,河口的夕陽真的好美,大家都拿起手機來拍照,而我則是躲在人群的後面,拍他們在拍照的背影,這更寫實一些。


搭上渡輪後,我們就船艙外等著拍照,在乘風破浪的同時,捕捉那一瞬間動人的鏡頭;但我拍了幾張都覺得照片很糊,真想把手機給扔了。


幸好,老婆的手機是水果牌的,隨手拍都比我認真拍來得更漂亮,這到底是拍照的技術問題? 還是手機的問題阿?



當渡輪開進漁人碼頭停泊後,我又看到熟悉的景色,這裡我也曾經到訪過,但一閃神又不知道過了幾個年頭,想不到這邊都沒什麼太大的改變,一眼就認出來了。

從下船處到輕軌的搭乘點還有一段路,老婆跟我就邊聊天邊散步過去,晚上微涼的海風、空氣中帶點鹹味,我們就這樣慢慢地併肩走著。

當我們走到搭乘點時,讓我有點錯愕,這就是淡海輕軌的月台? 我確實有點孤陋寡聞,輕軌月台其實真的跟公車站差不多。


不得不說,輕軌的搭乘體驗確實不如捷運,轉彎時聲音很大、提速時又很吵,再加上時速比較慢,搭了快半小時才讓我們從漁人碼頭站回到紅樹林站。

其實這並不是我們原先的計畫,但修改後的路線也沒比較差;繞了一圈,換了三個不同的交通工具,也近距離看到剛完工的淡江大橋,這半天確實很值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上班族的職涯續航力:五個真正能執行的方向

最近發現自己寫的主題都繞著「續航力」打轉,或許是因為我真的開始擔心自己的工作能量是否撐得久。 連續寫了三篇相關文章,有朋友問我是不是太擔心「職業倦怠」,仔細想想,好像真是如此。 《 四十歲後的「職涯續航力」 》 《 在職涯發展中的「關鍵路徑」角色 》 《 心智轉換的困難 》 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