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郝哥這本書的序言,但我覺得他寫的很好,寫到我的心坎裡了;每個人都該想辦法了解自身的價值,不管是對公司、對社會或對家庭而言,自己的存在到底有沒有實際貢獻。
常聽到朋友抱怨公司,或是笑著說自己在當薪水小偷,這其實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如郝哥在書中所說的:「薪水一定要匹配價值」,如果連自己都沒意識到已經不匹配了,那隨時都有被檢討的可能。
定期檢視及維護自己的履歷表,這樣做有幾點好處:
1. 了解自己每年的實際貢獻與成長,最好具體量化成可供評量的數據。
2. 避免原地踏步,不要重複十次一年的經驗,要紮實地累積十年的經驗。
3. 可隨時得到市場的反饋,或許你現在的工作內容已經超出薪資範圍了。
懂得正確地評估自身的價值,才知道該怎麼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或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所以這件事必須從工作的第一天就開始做才行。
雖然我是自己創業,但也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自己的履歷,其用意主要是看自己不是在浪費時間、原地踏步;對我來說「時間」是稀缺的資源,必須妥善利用才行,這也需要適當的方式來協助自我檢視。
幫公司賺錢或省錢,就是直接幫公司創造價值。
如果你連自己創造多少「價值」都不知道,可是公司卻付了你很確定的薪水,那你要怎麼去說服公司老闆幫你加薪呢?
老闆找你進來公司,不是讓你「幹活」而已,更重要的是讓你幫公司「賺錢」。
身為「銷售業務」單位的員工,你爭取生意進來的收入,肯定要大於你自己的薪水,這樣你對公司才值得。
身為「生產製造」、「採購物料管理」或者是「人事法務」單位的員工,你所創造的工作價值,和外包給其他公司的成本之間的差異,也肯定要大於你自己的薪水,這樣你對公司才值得。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法務人員,依照你工作內容或工作量,把相關工作外包出去給律師事務所,一年是 150 萬的花費,那麼你的薪水在 150 萬以內就相對是合理範圍。
只要我們的薪水是低於幫公司賺的錢、或少於幫公司省的錢,這時我們才是公司的「資產」;要不然我們不僅是公司的「負債」,更是個負擔。
估算自己的價格,要先轉換成容易理解的「金錢數字」,這不僅對於財務部門重要,對於職場的每個人、甚至創業家都更為重要。
身在職場,公司付錢給我們,實際上就是一筆「買賣」;不管是在哪個部門,「薪水一定要匹配價值」,這筆買賣才會成交。
因此,職場上的每個人都必須要學習「賺錢」和「獲利」的財務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