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我的投資筆記 (六) 初談房地產

最近臺灣的房地場熱鬧滾滾,而且連銀行都傳出限貸的風波,這是在我有記憶以來不曾發生過的事。

這不禁讓人疑惑,為何當下的市場明明就是高點,大家為何要追高著買呢? 從經濟層面來看,房地產市場應該也有它自身的景氣循環,怎麼不等到景氣底部再出手,而選擇一窩蜂的從眾高價購置?

追高殺低這個舉動,不只是在股票市場會發生,房地產市場這幾年也演給我們看,而且是難得一見的景象,本來我想嘗試用「行為經濟學」來解釋,但想了想道行不夠,還是先算了;太學理的解釋我無能為力,但隨便聊聊還是可以的。

房地產其實是很特別的東西,從自住的角度是民生必需品,但對投資者來說是金融商品;就因為它有著雙重特性,因此格外引人關注。

現在的搶購潮其實就是「民生必需品稀缺的恐慌」以及「金融商品的投機」所引起的,當這兩者產生共振效應時,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現象。

投機心理還比較好理解,有利可圖的地方就會有人,但這股稀缺的恐慌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部份地區的新屋供給有限,因供給不足所造成的稀缺性,這點算合理;但很多地方並不缺重劃區土地,也一直陸續開案中,那稀缺又從何談起?

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問題的本質上探討,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追高,自住客也擔心自己當下不買、以後買更貴,才會加入搶購大軍中。

這種群眾心理所引發的現象,導火線大概就是政府去年所推出的新青安購屋政策了,但說真的這出發點是好的,演變成今天這種狀況,估計連當初制定與推動相關措施的官員都沒想過吧。

我自己目前還是在觀望階段,經歷過幾波房地產的景氣循環後,我倒是不認為房子只漲不跌,再加上現在銀行也不太歡迎第二戶以上去借錢,那就再等等吧!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房地產最大的優勢就是開槓桿,如果銀行限貸,那其實這項投資的報酬率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好。

以前頭期款可能兩成到三成就可以了,這代表財務槓桿可以開到三倍到四倍左右,這才是讓投資者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如果把這個誘因拿掉,那麼購買房地產了不起就是保本、抗通膨。

不過嘛,臺灣過去在經濟成長時期靠房地產起家的人實在太多了,遠高於靠股票致富的人;早期的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別說賺錢,一堆人虧錢跑路的更是時常耳聞,但因為投資房地產跑路的倒是很少聽到。

所以上一代如果要出手投資,估計內心的第一選擇還是房地產,反正房子是看的到、不會跑掉,土地是稀缺的,這塊地沒了很難再生出一塊來。

投資客如果要全額買房不貸款,基本上誰也拿他們沒輒;但苦到沒錢的自住客,計算機按了又按,好不容易湊到頭期款,銀行又不放款,再加上房東姿態拿高、愛賣不賣,價格根本沒得談,這陣子根本就自住客的惡夢。

只是說,以前勸人不要買房的,現在草應該都長很高了,沒人知道這波要漲到何時才會停,這二十年來的房市都是多長空短,每次漲都是幾十%往上衝,然後回跌不過也就一兩成,所以也不能怪自住客追高搶買。

咦,上面說了這麼多,那到底現在自住客是要搶不搶阿? 如果真的現在非要有間房子不可,那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但條件肯定不會太好就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成式 AI 能否改變我的工作模式?

最近這幾天又重新把 ChatGPT 拿出來用,自從它升級到新版本 4o 後,我還沒有使用過;因為新學期的授課需求,終於有動力來感受一下 AI 的威力了! 這學期我打算全面導入 ChatGPT 來協助同學們撰寫程式,讓大家熟悉有 AI 輔助的工作流程是怎麼一回事;授課者總是得身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