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終於如願以償地去到小巨蛋聽「張學友 60+ 巡迴演唱會」,這是老婆跟我期待以久的活動,也是我們人生第一次參加演唱會。
說來有趣,舞台劇、音樂會以及一些藝術表演,我們反倒不陌生,唯獨演唱會沒去過,之前了不起就參加簽唱會或 Live House 的小型演出。
不是我們沒意願參加演唱會,而是因為每次得知演唱會訊息時,票都已經被搶光了,根本沒機會買到票。
台灣人真的很瘋演唱會,尤其是一些成名已久的歌手,導致我們一直都沒機會到現場聽演唱會。
經歷過上次的大巨蛋搶票失敗後,我發現搶票是門大學問,不是小白可以勝任的,如果靠我自己,這輩子大概聽不了演唱會了。
這次提前一年就得知張學友今年要來開演唱會,老婆透過她同事幫忙買票,交給專業的就對了,還真的順利買到了、位置也非常好,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懷著期待的心情前往小巨蛋觀看表演,因為我們拖到最後一刻才要進場,反而有好處,工作人員引領我們往 VIP 的入口去,完全不用排隊就進場了,所以我們完全沒有跟人擠演唱會的感覺。
進到小巨蛋內就定位後,才發現跟我想像中有落差,記得我先前來小巨蛋看世大運籃球賽時,覺得場地還滿大的,但這次就覺得好小;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去過大巨蛋的關係,對比下才有這種感覺。
滿場的人聽演唱會對我來說是種新體驗,但對比之前去大巨蛋看棒球的人潮來說,小巨蛋只有 1/3 的人數,似乎在視覺上也沒這麼震撼了。
剛一開場,就讓我體會到現場聽演場會跟在螢幕前看的差別,聲音的穿透力太強了,我覺得連心臟都一起跟著音樂的節拍跳動起來。
再加上獨特的舞台設計,又再一次刷新了我對演唱會的認知上限,原來還可以這樣玩阿!
張學友這次的巡迴演唱會確實誠意十足,不僅把現代科技展現地淋漓盡致,又納入了完整的大型管弦樂團與芭蕾舞團,這是現代元素與古典音樂的完美融合,再用流行音樂的方式表現出來。
看到一半,我都在想這是來聽演唱會還是看樂團表演,張學友在音樂上的求新求變,真的很值得港台年輕的歌手學習,這才是真的的專業與敬業。
唯一讓我覺得美中不足的是,他這次的演唱會的粵語歌曲多於國語歌曲,而且有滿多首粵語歌曲我是沒聽過的。
張學友本來就是香港人,粵語歌多一些無可厚非,但要知道他的國語經典歌曲真的太多了,就算整場都唱國語歌都唱不完。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連台灣人都很熟悉的粵語歌外,我倒是想不出不唱經典國語歌的理由。
也因為前幾首歌大家都不熟,我甚至還聽到坐我後排的人在說,怎麼都是沒聽過的歌阿!
這也導致開場時的氣氛沒有很熱烈,或許大家都不理解為什麼歌單是這樣排的。
幸好,從「一千個傷心的理由」這首歌後,開始唱起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瞬間引爆現場的氣氛。
單講舞台的設計及表演的呈現方式,都很值得年輕歌手借鑒。
這就是一場華麗的秀,再加上張學友自己本身的控場能力,就算沒有特別嘉賓到來、也沒有主持人,都還是非常流暢。
我坐在椅子上整整聽了兩個半小時,都沒有感覺冷場,從頭到尾都是視覺與聽覺的饗宴,頓時讓我覺得,生活在這個時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阿。
幸好我的第一場演唱會是選擇了張學友,像他這種實力派又重視表演專業的歌手,才能讓我們從頭到尾都有美好的演唱會體驗。
不得不說,張學友也在台灣出道快 40 年了,他當紅的歌曲包括「吻別」、「情書」以及「一路上有你」等,都是我小學時發表的,當時都還是錄音帶的時代。
他們這個年代的歌手也是幸運的,像我這種 40 歲的也是他們的歌迷,上下 10 年的世代可能都有受到他們的影響,而這段期間也是人口出生數最多、經濟相對富裕的時代。
人口紅利也體現在他們辦演唱會的時候,想買票都買不到。
雖然張學友都 64 歲了,到底還能再唱幾年都是個未知數,但我想只要他一辦演唱會,肯定又是眾人搶票的局面。
其實我自己想現場聽演唱會的歌手並不多,如果有機會,希望能聽到陳奕迅跟孫燕姿的演唱會,尤其是孫燕姿,畢竟她當紅的時期正好代表我的青春歲月。
如果未來能夠聽到這幾位的演唱會,對我來說就已足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