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商管課程(十五) 模組三「由個人決策進入企業決策 5」

這次上課的內容竟然多到讓我整整寫了五篇文章,不過今天就要把它寫完,不然週末又有新的課程內容,再拖下去、沒完沒了。

話說距離我上課後已經過了兩週,這期間完全不想再寫相關的內容,只想要好好喘息一陣子,先轉移注意力到別的地方去;這表示學新的東西真的會有倦怠期,這部分不是我想避免就可以躲開的,只能在求進步的過程中、且戰且走。

因為這次上課也是期中考週,本來以為是學生的負擔會比較重,想不到業師們也被搞得好累;以下就是我對於期中考內容的感想與心得:

1. 同學需要在三十分鐘內討論個案問題;凝聚共識後還要製作簡報投影片,並組織好要怎麼報告。

2. 業師要在五十分鐘內聽完十組簡報;搞清楚他們分析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的可行性,並打分數。

說真的,我聽到最後幾組時,大腦都幾乎是當機狀態,它直接拒絕工作了。

即便如此,還是很佩服這十組都能在短時間內做出簡報並上台報告,雖然成果有好有壞,但至少都完賽了。

在這邊,特別要提一下其中有一組,三十分鐘內能做出令人驚嘆的內容,而且是兩個個案都保持一定的水準,這點我自己是做不到的,甚至我回想當年在攻讀 MBA 的專題報告內容,也是遠遠不如 (難怪當年一直被嫌),人比人果然氣死人;幸好創業不是簡報大賽,不然我們還是洗洗回家睡比較快,就不要出來丟人現眼了。

在這種壓力測試下,團隊的反應速度跟簡報實力就一目了然;至於對於問題的了解程度,我倒是覺得短時間內很難辨識個案真正的狀況到底是什麼,所以提出的解決方案可行性應該都不高。

理論上來說,這個期中考的過程應該是比結果重要,但這樣說又有點違心,因為我們是靠結果來打分數,而且也是透過上台的表現來認識不同組的組員。

這也算符合現實狀況,畢竟很多時候別人沒那麼多時間慢慢認識你是誰,而是透過一些具體活動有了第一印象,然後才有後續的可能性。


聊完了期中考,另外再講一下課堂中的活動內容,這是出乎我意料外的有趣,本來以為是趣味性大於實質意義,但也讓我有許多心裡話想傾訴:

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有影響自己最深的一句話,但不見得是名人說過的話。

這個活動也有請業師想一句,我自己是選「執行力」相關,但要說認同嘛,其實也還好。

我內心的那句話很短,也不知道是誰說的:「走自己的路。」

所以當其中一組寫出他們有共識的話,然後自帶一個非常好的詮釋時,瞬間就打動了我:

To go wrong in one's own way is better than to go right in someone else's.

事後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會瞬間打動了我,是因為我本來就認同這個價值觀? 還是因為這位同學的詮釋方式,進而認同這個價值觀?

這個活動是想要組員們透過某些方式來凝聚共識 (價值觀),這可以是「說服」,但也可以是「認同」。

我想辦法來「說服」你們,跟我想爭取你們的「認同」,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說話方式;當最後 PK 的三組人馬,其中兩位男生卯足全力來「說服」大家他們的 Quote 有多好、有多適合創業者的時候,第四組的女生用她自己的故事打動了我,也爭取到我的「認同」。

想到這些凝聚共識的方法,再延伸下去就是要講到領導力了,到底要領導一個團隊,是「說服」好、還是「爭取認同」佳呢?

這延伸的思考問題,我沒有標準答案 (應該也不會有),但值得你我深思。

回到問題本身,這個活動超乎預期地帶給我很大的啟發;要說建議,那就是它還有進一步延伸的可能性,如果還有時間的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勝算 (十七) 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商業模式

人往往會因為思維上的僵固性,而無法有效辨識現存的商業模式 (交易結構) 還有哪些改善空間。 我們往往會覺得眼前既存的種種事務、必有其道理,而自己早已習慣這樣的方式了,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如果肯用心去剖析生活中所碰到的交易行為,以及需要做決策的地方,或許可以辨識出企業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