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商管課程(二) 業師課前會

終於快要正式上課了,由於這學期課程時間的改變,從每週平日上課改成週六整天上課,這對我的專注力應該是個極大的考驗。

抱持著好奇的心態來到課前會,雖說我自己在學校也有兼課,但沒到這麼重視的程度,還邀請所有業師上課前來開會,到底是要做些什麼呢?

到了現場,幾乎都是陌生的面孔,但一問之下才知道大多是以前 MBA 課程的學弟妹。

在授課老師的解說下,我大致了解整個課程的架構跟流程,以及我們這些業師該扮演什麼角色。

這堂課給我的感覺不像一般的大學課程,反而比較像外面要收費的「創業工作坊」,而且等級還不低的那種。

當我仔細看完給業師的文件後,才明白這確實不單純是門課,準確地來說授課的老師是想建立一個「創業家社群」。

透過每年的課程進行,都會有新成員的加入壯大社群,不管是新的同學或業師,都會有同樣的上課經驗,所以至少也會有一些共通的語言。

這點在我畢業多年後有點體悟,昨天雖然跟學弟妹差了很多屆,但講起熟悉的課程內容、老師、專題以及畢業論文的煎熬等,大家都有類似的過程,所以也有了共同的語言,讓我可以相對容易融入這個圈子。

我在想,這可能也是社群文化的一環,或許這是「在職進修」額外附贈的好處吧!

課前會進行到一半,授課老師請我們這群業師,先體驗一下本週上課要進行的活動「破冰之旅」。

從事這些「群體活動」,不管我在哪個年齡層,都覺得很尷尬。

這麼多年下來,慢慢認識到自己其實是個慢熟的人,跟陌生人相處對我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不走出去跟人互動,就很難有新的外來刺激,所以就算自己不擅長,還是得去做。

結束這場課前討論,讓我思考到每個環節都要有其意義,「實務」不能只是「個人經驗」的總結,它還需要能夠用「理論」來詮釋。

不過我還是很好奇在商管領域,理論跟實務的結合到底該怎麼呈現,尤其是在「創業家思維」這個部份。

同時還要把不熟悉的人聚集在一起做「個案探討」,這個難度確實很大。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