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效果邏輯跟創業拼湊的理論內涵分析

先前我在「效果邏輯跟創業拼湊 (資源拼湊) 有什麼不一樣?」一文中有提到「效果邏輯」跟「創業拼湊」這兩個關於創業的新興理論,並簡單討論了它們的理論適用範圍。

當年我在攻讀 MBA 時,畢業論文本來是想寫一些有關創業的理論,但當時因為公司事務纏身,只能選一個實務的題目撰寫,先畢業再說;想不到畢業多年後,還有機會碰觸到相關內容,也算了卻了當年的心願。

接下來我想從「創業拼湊還是效果邏輯?理論適用條件與未來展望」這篇論文的討論中,更進一步了解「效果邏輯」與「因果邏輯」的理論內涵有何差異。

首先,先以下圖來表示兩種理論的異同之處:


這兩者都強調「快速行動」的重要性,以及強調利用既有的資源或手段來創造商機。

「創業拼湊」關注的是將手頭資源「變廢為寶」的創造性資源利用行為;而「效果邏輯」關注創業過程中非計劃性的決策行為。

因此,也可以說「效果邏輯」是一種決策邏輯,是創業者在不確定情境下,用來創立新企業的獨特決策過程。

效果邏輯將手段視為已知,並在既有手段能夠創造的可能結果中進行選擇;這邊所謂的「既有手段」源自於以下三個高度個性化問題的思考:

1. 我是誰? 這代表創業者對自身特質和能力的思考

2. 我知道誰? 這代表創業者擁有的社會網絡與人脈關係。

3. 我知道什麼? 這體現創業者的教育、專長、經驗等。


效果邏輯理論在「決策過程」中會遵循五個基本原則:

1. 手中鳥原則;這體現了決策始於充分利用現有或可用的手中資源。

2. 可承受損失原則;這代表資源投入在預先設定的可承受損失範圍內。

3. 檸檬水原則;這比喻充分利用和開發決策過程中遭遇的變化和偶然性。

4. 瘋狂被子原則;要盡可能廣泛地建立合作伙伴關係,而非進行競爭分析。

5. 飛行員原則;採用非預測性控制,這代表的是「控制」過程及其結果,而不預測未來。


其實像這種創業理論大多是根據分析創業家的行為後,歸納而得;它們或許都具有其理論基礎,比如效果邏輯是由「有限理性理論」衍生而來、創業拼湊是由「資源理論」衍生而來。

但我覺得,這些理論的來龍去脈對於創業者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透過系統性的分析,去了解其他成功的創業家是怎麼想的,並用以反思或指引自己的創業決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