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 星期日

效果邏輯跟創業拼湊 (資源拼湊) 有什麼不一樣?

創業應該強調手段導向 (means-driven) 而非目標導向 (goal-driven)。

人們經常會問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 人生是追求「目標的實現」或是該追求「過程的價值」?

其實過程與結果是相互依存的,必須經歷過程,方能產生結果。

創業當然需要目標的引導,但是創業的重點是「開創」,沒有「行動」與「過程」就不會有結果。

在「效果邏輯」的思維中,由於未來無法預測,因此達成目標的路徑是不明確的,創業必須要由眼前出發,要考量現實並採取可行的方案。

創業過程的產出價值在於提升能耐以及提升階段性目標,最後才能達到理想目標。

過於強調新事業遠大目標與市場潛力的規劃方案,往往忽視執行面的難度與限制;想做的事情與能做的事情兩者之間經常出現落差,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新手創業家的盲點往往是為了達到目標,規劃超過現實資源能力的方案,讓自己陷入高度風險的危機。

手段是實現目標的路徑,如果無法採用適當的手段,將無法達到目標;所謂適當手段指務實與量力而為的手段、能權變因應環境變化而採取靈活彈性的手段,可用階段性發展的方式逐步達成目標。

因為「效果邏輯」跟「創業拼湊 (資源拼湊)」都有強調要運用現有的資源來完成眼前的目標,常讓人以為這兩者是在講同一件事情。

但我覺得「效果邏輯」主要是在討論創業家的思維模式,而「創業拼湊 (資源拼湊)」則是上述所提到的適當手段。

關於這兩者的比較,在「創業拼湊還是效果邏輯?理論適用條件與未來展望」一文中,從學術的角度提出了討論。

文章中從理論回溯、內涵界定、行為主體、適用情境和過程模型等五個方面,對於以上兩個理論的相關研究做了系統性的整理,並在理論適用條件方面展開了較為深入的比較分析。

下表為「創業拼湊」和「效果邏輯」的理論適用條件:


創業拼湊

效果邏輯

理論回溯

資源理論

有限理性理論

內涵界定

  • 解釋創業者建構資源環境、突破資源限制的現象。

  • 關注「資源利用行為」。

  • 主張資源屬性和用途的改變。

  • 解釋創業者利用既有手段創造商機的現象。

  • 關注「決策行為」。

  • 不強調資源屬性和用途的改變。

行為主體

  • 能工巧匠,善於使用手邊的任何東西。

  • 擁有即興能力。

  • 藝術家特質。

  • 專業創業者。

  • 擁有意外處理能力。

  • 深厚的人脈關係。

適用情境

資源稀缺環境

不確定性高的環境

過程模型

  • 事前目標較明確。

  • 事後結果為實現事前目標,有時會產生新商機。

  • 單一線性路徑。

  • 事情目標較模糊。

  • 事後結果為建立新企業或創造商機。

  • 往復循環路徑。


兩者關注的重點有所差異,效果邏輯關注「決策行為」,而創業拼湊關注「資源利用行為」,也因此它們各自適用的情境也不同。

其實我們也不是這方面的研究人員,主要就是了解一下這兩個新興創業理論的差異性,並反思自己創業所面對的情境是屬於哪一種? 並進一步了解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創業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健身工作室也不簡單

離上次講「健身房新創」的事也過了段時間,一瞬間離正式營業的日期也剩沒多久,那我就想來聊聊這期間到底遇到哪些預期外的狀況吧! 第一點讓我驚訝的是「預算爆表」 ,而且超過預算將近 50% ,這其實應該算很嚴重的失誤了,表示「財務控管」上有問題。 就像之前郭家齊演講時所說的,「財務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