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人生的槓桿點

昨晚路過書局,看到謝文憲出的新書「極限賽局」,就順手拿起來翻了一下。

我已經看過很多本他的書,有幾句話一直記得很清楚:

1. 下雨天是勇者的戰場。

2. 人生準備好 40 % 就衝了。

3. 三點不動一點動。

憲哥在短時間內又出了這本新書,讓我很好奇寫了什麼內容,仔細一看,大致上是在描述他到目前為止一生的總結,有點像半自傳。

其中很多想法、觀念甚至故事,我都在前幾本書讀過,這次特別要講的是他提出來的「人生槓桿點」。

通常我會特別注意的事,就是自己當下也在思考的問題。

憲哥把人生槓桿點定義為三個核心圈的交集處,這三個核心圈分別為:

1. 生存,做能生存下來的事,也就是能賺錢的事。

2. 被看見,做能被看見的事,有曝光機會的事。

3.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針對「做生存的事」,這點大家都懂,沒錢連維持基本生活都有問題;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生理需求就是最基本的那一層,滿足生理需求後,人的需求層次才會往上延伸。

憲哥在賺錢的事,也提出他的見解:「做這件事的賺錢能力,也反映出它是否有市場需求,如果做這件事無法賺錢,就要反思這些付出是否真的對他們有所價值。」

至於講到做「被看見」的事,其核心觀點就是要擴大影響力,白話說就是要「行銷自己」;好酒深巷無人知,人要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舞台,然後好好演出。

最後,在正確的時間點上做正確的事,憲哥認為:「一個人在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等不同階段,做的事情一定要有所不同。」

其實最後一點很難,難在怎麼辨識這個時間點、要做什麼事,以及有沒有勇氣去做這件事;憲哥在他意識到自己碰到職涯天花板時,就毫不留戀的放棄年薪 220 萬的職位,轉去挑戰新的職涯,而他當時才 38 歲,還有兩個小孩要養。

我先前在看王永福 (福哥) 的書時,發現他們這兩個搭檔的職涯歷程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自己隱約感覺碰到天花板,而且很難突破時,就會主動去進修或轉換跑道,再一次挑戰自己;福哥轉換跑道以及攻讀博士班時,應該也是四十歲前後的時間。

四十歲的年紀,感覺周遭已經有很多人在害怕「中年失業」,但這兩位金牌講師,則是不斷地挑戰自己,去尋找「人生的槓桿點」,這點值得敬佩。

我之所以一直提到他們兩位,是因為他們比較接近一般人的起跑點、甚至更糟的出發位置,而不是常聽到的那種「人生勝利組」,這也會讓人覺得他們能做到、我們應該也有機會才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