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今日閱讀: 格局 (完) 李嘉圖定律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摩爾定律」是透過資訊時代的技術發展速度,來解釋資訊時代從技術更迭到商業模式變化的因素。

「安迪比爾定律」指出 IT 產品中,透過軟體功能的增加,會吃掉硬體性能提升帶來的好處,解釋人們為什麼總不斷購買新的硬體產品,以致原來的產品都變成了易消耗品,進而解釋了整個 IT 產業鏈中的發展傾向。

在資訊時代,有一個古老的定律在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直接相關,那就是「李嘉圖定律」。

李嘉圖根據「國富論」中關於壟斷價格的理論,提出了「地租定律」:土地租金是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價格,是由其壟斷特性 (稀缺性)而決定,而非由地主在上面做的投資和改良的成本決定;價格受限於租用者能夠承擔的價格。

根據勞動價值論,土地是沒有地租可收的,和需要付出勞動才能獲得的商品不同;但土地有好(產量高) 和不好 (產量低) 之分。

人們都想要好的土地,因此就會有人願意付出溢價以獲得那些好土地的使用權,即支付地租;越是好的土地 (無論是產量高還是地理位置好) 就越稀缺,租金就越貴。

李嘉圖定律針對租金落差給出了兩種決定因素:

1. 不同土地上收入的差額,付出同樣的勞動,首等的土地比第二等的土地收入多 20%,那麼農民就願意多支付 20% (或者少一點)的租金。

2. 和其他投資(或回報)的對比,這個因素是間接影響因子,當租金 + 本金的報酬率是每年 8%,而資本市場的報酬率是 5% 時,資金就會湧向房地產,抬高房價;反之,房價就會下跌,一直跌到你認為房地產有利可圖為止。

地價和租金就這樣由資本市場決定。

「李嘉圖定律」最初只用於土地這樣的稀缺物上,但這個定律很快被延用到其他具有稀缺性的經濟品項中,而且有被無限延伸的趨勢,例如專利等知識產權,這些知識產權因為獨佔性也具有稀缺性。

當租金被知識產權產生的利潤代替,因此就有「準地租」這個概念,用於各種具有稀缺性的人造資產上,例如廠房、特殊的設備等。

到了資訊時代,「李嘉圖定律」被賦予更新更廣的涵義,亦即為能夠比較出優勢的資和經濟要素進行定價。例如高中老師、工程師等,一等的專業人士在收入上相比二等或三等有很大的差異。

當資訊越透明、越對稱,流動性越好,「李嘉圖定律」導致的勢差就會越大;一流的知識工作者溢價暴漲,三流的工作者就難以糊口。

商品的流動也會呈現這種特質,如果消費者不知道哪種效果最好,其購買行為會有一定的「隨機性」;但如果資訊很透明,流動性快,大家都知道哪種最好,它的銷售額會快速上升,其他較差的產品則會迅速失去市場。

在資訊時代,「李嘉圖定律」帶來的勢差放大效應,會導致一個地區人員結構、產業結構發生巨變。隨著資訊流動性增強以及智慧科技的提升,個別能力超強的人可以在技術的幫助下發揮巨大作用。

技術的進步非但無法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反而讓「李嘉圖定律」的效應放大,讓每個人的機會差距變大。

作為一個個體,如果能比同行的平均水準好一點,就會受到歡迎;如果好一個量級,就會有人出數倍的溢價邀請你做事;相反地,如果比周圍人差,那麼你的勞動即使是免費的都沒有人要。

這也形成了一方面很多公司找不到合適的人,另一方面很多人沒有事做的現象。

一堆三流的人聚在一起,有時帶來的麻煩比他們能解決的問題還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