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今日閱讀: 費曼學習法,我這樣考上清華 (二) 把別人教會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思維是從輸出反過來推動輸入,透過輸入來幫助輸出。

輸入通常不會自動發生,就算人們主觀上有輸入的意願,但如果沒有輸出的壓力,輸入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費曼說過:「假如我無法讓大一新生聽懂一項知識,說明我自己也沒有真正弄懂它。」

費曼會用一般人聽得懂的話來解釋專業知識;在費曼看來,只用專業術語解釋專業領域,並不算真正理解這個領域,因為每個專業術語本身也有其內在涵義,只有真的懂其內在涵義,才算真正理解了這個領域。

如何檢驗自己是否真的懂得某些知識?最好的方式就是試著教會別人;當我們有能力教會一個之前完全不懂這些知識的人時,就代表我們真的學會了。

教別人是輸出,學習是輸入;教會別人,就是從輸出反過來推動輸入。

「教學相長」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藉由教別人,來促進自己不斷學習,教別人的同時,我們也在進步。

如果只有輸入,沒有輸出,就很難發現自己的盲點。


看過和掌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

第一種狀態,看過是「原來不知道,現在知道了」的狀態,在這個階段得到的知識其實是「脆弱知識 (零碎知識)」。

脆弱知識一般有以下三種類型:

1. 惰性知識,這種知識存在腦海,可是沒有任何作用,除非考試有考到,否則我們不會想到它。

2. 幼稚知識,在真正學習前對這項知識的誤解,但在學習後沒有改善,依然堅持原本的錯誤印象。

3. 公式化知識,只學會公式化的解決發法,並沒有真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案?只是機械式地記住了執行步驟。

第二種狀態,掌握是融會貫通,表現為一個人深刻理解了某項知識,能夠完整、有條理地傳授給別人;就算該知識的表達形式有所變化,也不影響自己的理解和輸出。

費曼學習法可以促使我們「主動學習」,發現知識的關鍵點在哪裡,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根據吸收知識的主動性不同,學習可以分成兩種:

1. 主動學習,由內而外的自發學習,目的性較強,通常是基於某個明確目標而吸收。

2. 被動學習,被動學習則是由外而內的傳輸,通常是別人傳授什麼,就被動地接受什麼。


傳統意義上的念書或聽課,都屬於被動學習,大家很少會思考這些知識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學?

被動學習不僅缺少主動性,還缺少外部回饋;主動學習則不同,它是我們基於某個目的,打從心底想要弄懂某方面的知識,動機非常強。

講給別人聽,才會發現知識重點。自己悶頭學,不經檢驗,很容易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講給別人聽,不僅能發現哪些內容還沒學會,還可以了解這類知識的重點,這就是核心知識,是整個知識脈絡中最重要的部分,讓自己可以快速記憶和串聯知識的關鍵。

學習的境界分為三層:

1. 似曾相識。

2. 學會、能夠表述。

3. 掌握、融會貫通。


可以用四步驟來應用費曼學習法:

1. 制定目標。在學習新知識前,先遵循「SMART原則」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並制定具體的行動計畫。

2. 嘗試輸出。感覺自己學會後,嘗試輸出學習內容,驗證自己是不是真的學會。

3. 發現問題。輸出後,發現自己沒掌握到知識的原因。

4. 真正掌握。理解核心知識,並融會貫通。

SMART 原則:具體地 (Specific)、可以衡量 (Measurable)、可以達成的 (Attainable)、具備相關性的 (Relevant) 以及有明確截止期限的 (Time-bound)。

寫作業是使用頻率最高,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輸出方式之一;作業可以給予即時的回饋,並從中發現很多問題。

分享可以讓大腦主動思考、整理、輸出學到的東西,對知識的記憶更牢固、理解也更深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