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今日閱讀: 經濟學了沒 (下)

文章是為讀者而寫,為自己而寫的是日記;無論是學校的作文、公司的計劃書或是報章雜誌中的文稿,都是為讀文章的人而寫,自己要能掌握文章的核心觀點。

寫文章要先以讀文章的人為基礎,包括對方的知識經驗、好惡、注意力等,無論在內容、遣詞用字、敘述或論述的方式上,都要考慮到讀者的接受能力。

衝突不是壞事,而是契機;藉著處理衝突,可以澄清權利的結構。

傳統智慧往往隱含著成本 / 效益的考量;譬如,「出外靠朋友」,因為出門在外時,父母鞭長莫及,靠朋友的效益大 / 成本低。又譬如,「見人要說人話」,表示隨機應變的效益大成本低,不知變通則相反。

如果對公共政策的結果各說各話,不妨移轉焦點,考慮「過程」,只要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序,透過這種方式就可以解決問題;只要接受處理問題的過程,也就容易接受最後的結果。

存在不一定合理,存在一定有原因。

當同儕群體放棄警戒和防線時,自己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現代文明社會裡,尊重標準作業程序,就是保障別人和自己。

時間充裕時,即使是面對生離死別,社會規範禮教還是有發揮的空間;相對的,生死一瞬間,優雅變得太貴時,就消失不見了。人們在大難臨頭的行為,也可以用經濟分析來解釋。

社會的正常運作,是立基於屠夫、酒商、書店、老師等等的自利心,而不是訴諸他們的道德情懷。

雙方都能享受實際利益的安排,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才可能是社會運作的常軌。

在個人層次上,差別待遇(歧視)是常態;在社會層次上,以法令排斥、消弭歧視,是社會進步的軌跡。

在市場經濟裡,不知不覺的,人們會慢慢的以成本效益取捨行為;市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更徹底影響了人們的思考模式。

當人們循成本效益思考時,「理性」的程度逐漸增加;理性程度的提升增添人自求多福的能力,也擴充了國家社會追求福祉的空間。

因為要處理「事」,所以才需要找出一些「人」:「事」是目的,「人」只是手段。

經濟活動帶來時間和空間的改變,都是使人的尊嚴越來越高。隨著經濟活動的增長,時間的價值會慢慢提高。

自己從心所欲,看起來是自由度增加,長遠來看,其實是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隨著經濟發展,大家都有穩定的工作和正常的收入,眾人會逐漸意識到,每個人的工作只是一種專業,在專業和專業之間,彼此是平等的,沒有高下可言。

人生而不平等,但在經濟活動形成的專業社會,卻能慢慢雕塑出人和人之間的平等。

當自己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時,不會有心思氣力去注意別人,更遑論關心別人;同樣道理,只有自己的生活已經溫飽舒適,自己覺得有尊嚴時,才有餘力將心比心,關心別人的尊嚴。

過分執著目前的作法,等於是放棄了改善和求變的可能性。

當專業化程度提升,人際網絡的重要性會下降,這是經濟活動的副產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