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節的內容真是當頭棒喝,我本身重倉的部位都是在所謂的價值股,成長股只是用來波段操作,相對金額小很多;但我照樣一頭栽進價值投資中的陷阱,真是個好的反面案例阿!
我中招的價值陷阱,主要是作者提到的「景氣頂點的週期股」,當初想投資股票時,也認為自己走的是「價值投資」導向,殊不知在還沒有搞清楚產業特性時,就判斷錯誤,雖非重倉買進所謂的景氣循環股,但也受到一定的傷害。
幸好散戶的優勢就在於可以凹單,因為並非代人操作,不用給人交代,短期內沒有被迫虧損出場的壓力。
但壞處是,如果一直凹單,會不會搞到最後下市直接變壁紙,景氣循環股也得撐住低谷,才有機會重返榮耀。
事後檢討,買進週期股並無問題,但請別在「獲利高點」或「基本面持續變差」時進場,因為它的獲利是不可持續的,千萬不要有「這次情況不一樣」的心態。
這是用錢與淚換來的教訓,雖然覺得自己很小心了,但一個不注意還是會掉入陷阱中。
但相對於「價值陷阱」,我更沒有能力辨識「成長陷阱」,因此對我來說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重倉價值股,長期投資;小額分散投資成長股,波段操作。
以後想要投資價值股時,應該要回頭確認是否有「價值陷阱」存在,投資還是要小心謹慎為上策。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價值投資最需要的是堅守,最害怕的是堅守了不該堅守的。
價值陷阱:指的是那些再便宜也不該買的股票,因為其持續惡化的基本面會使股價越跌越貴而不是越跌越便宜。
有幾類股票容易成為價值陷阱:
1. 被技術進步淘汰的,這類股票未來利潤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例如賣底片的柯達以及賣手機的諾基亞;價值投資者一般對技術變化快的產業特別謹慎。
2. 贏家通吃產業裡的小公司,在贏家通吃的產業中,小公司一文不值,例如網路搜尋引擎;但內容產業就不是贏家通吃的屬性,餐廳從某種意義上也屬於內容產業。
3. 分散的、重資產的夕陽產業,產業需求不再增長,分散的格局導致價格競爭激烈,重資產意味著需求不增長的情況下,產能無法退出 (如果退出,投入的資產就會作廢);在夕陽產業中,那些集中的、輕資產的企業可能會出現壟斷性的大公司,這也是值得投資的。
4. 景氣頂點的週期股,本益比低的週期股也常是價值陷阱,因為在經濟擴張晚期的尖峰利潤是不可持續的;評估週期股價值可用常態化盈利與盈利能力的來評估企業內在可持續的盈利水平。
5. 有會計詐欺的公司,這類陷阱不是價值股所特有的,成長股中的欺詐行為更普遍。
6. 人不行、捧著「金飯碗」討飯的公司;公司已經擁有很好的護城河,但管理者卻不斷地吃老本,問題都在人身上。
歷史資料表明,高估值成長股的平均回報遠不及低估值價值股,原因就在於成長陷阱比價值陷阱更常見。
成功的成長投資需要能預測新技術走向的專業知識,能預判新企業成敗的商業眼光,以及能預知未來產業格局的卓越見識。
常見的的成長陷阱有:
1. 估值過高,高估值的背後是高預期,一旦成長預期不能實現,估值和盈利預期的雙殺往往十分慘烈。
2. 技術路徑踏空,成長股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連業內專家都難預測哪一種標準最後會勝出。一旦預測錯誤,先前的投入完全歸零,這是最殘忍的成長陷阱。
3. 無利潤增長,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高的產業 (例如社交網路),在發展初期透過犧牲利潤實現贏家通吃,則為高明戰略;但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低的產業,讓利帶來的無利潤增長往往不可持續,看不到明顯的網路效應和規模效應。
4. 成長性破產,快速增長時導致資金鏈斷裂;在快速擴張時,需要大量現金投入,因此現金流往往為負,擴張得越快,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
5. 盲目多元化,為了達到資本市場預期的高增長率,隨意進入新領域,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
6. 樹大招風,有門檻與有先發優勢的產業,成功帶來更大的成功;但沒門檻、後浪總把前浪打死在沙灘上的產業,成功則招來更多的競爭。
7. 新產品風險,新產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應的風險是巨大的,但收益卻是不確定的;科技股和醫藥股在新產品上吃的苦頭更是不勝枚舉。
8. 寄生式增長,有些小企業的快速增長,靠的是「攀附其他產業」,例如蘋果產業鏈上有很多零組件的公司,隨著蘋果手機銷量高速增長,但最終因缺乏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無法保證持續獲得新訂單。
9. 強弩之末,許多成長股已經過了成長的黃金期,卻依然享有高估值,容易支付過高估值。
10. 會計造假,跟價值股一樣,但成長股中這個問題更普遍。
各類價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潤的不可持續性;各類成長陷阱的共性,是成長的不可持續性。
要做價值投資的人非常多,但最後成功的很少,大多是掉到價值陷阱中。
有時拉長投資週期看,價值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但可能市場階段性選擇的方向與價值投資者選擇的方向是相反的;要明白「市場短期波動」與「投資邏輯錯誤」之間的區別,才不會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