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摘要與心得 (下)

在這本書的中後段終於講到「萬能寫作法」,這是基於「觀點→案例→總結」為一個寫作單元的方式。

當我自己在整理過往的文章時,發現我無形中也有類似的寫作習慣,是以問題或觀點為出發點,然後提出一個具體案例,再延伸至泛用的狀況,最後才是分析及建議。

當然,每個人的寫作習慣不同,我認為我的文章架構受學術寫作影響很深,導致我連寫一般的感想文都套用進來。

人在兩種時刻會覺得自己很快樂: 1. 覺得自己有成長;2. 正在創作新東西。

在書中有提到,所謂的成長包含「重大的決策」「有價值的交流」以及「有深度的思考」

也就是說,「成長」並不是自己悶著頭就能做到的,通常還需要有外在的事件發生,才有做「決策」的必要。

有價值的交流代表需要和人討論,這就牽涉到「人際關係的經營」,這個問題有機會我們另文詳細討論。

「自律」是一個優良的習慣,當自律碰上計畫或規劃,就應該能順利的往目標前進;它也可以體現在寫日記、記筆記與做排程規劃等方式。

在商業上,重視結果大於過程;在學習上,重視過程大於結果。

每個決定都有其背後的思考及分析邏輯,當我們看到一個事件的發生時,不該只是知道結果為何,更應該進一步了解背後的來龍去脈,這樣才能徹底明白影響「決策」的要素,以及思考的方式,這是我們能夠模仿及學習的方向。

但在商業上,不要說做了些什麼,要說能產出些什麼,投入資源是想要看到成果,而非學習或思考過程。

說到「設定目標」,別盲目地去執行別人設計好的工作,要理解工作內容跟最後目標的關聯性,不然有可能忙碌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在設定目標時,要清楚為何目標是這個? 舉例來說,當我們住在屏東,設定導航系統到台北,但我們要清楚為何要去台北,到那邊做什麼,然後才開始開車。

中間的過程會經過哪些平面道路、高速公路,路上有多少坑洞或紅綠燈,其實我們一開始並不清楚。

在開車途中看到坑就閃,看到紅燈就停,看到限速就踩煞車;雖然我們的目標在台北,但也不能忘記腳下的「油門」跟「煞車」,如果不注意眼前的路況,那可能一輩子也到不了台北。

如果我們只盯緊眼前的路況,那可能開著開著就開錯地方了,別忘記裝「導航系統」。

好不容易千辛萬苦開到台北了,這時才發現忘記來台北幹嘛,更窘。

每個人都可以設定自己的目標,但要知道設定這個目標的意義是什麼,然後裝備好導航系統,並專注眼前的路況,努力開車。

有些人可能覺得屏東本地就很美了,只要在家鄉附近開車繞一繞就好;路很熟,連導航都不用,連多少紅綠燈、坑洞都一清二楚,也不用太努力開車,輕鬆自在就達成目標。

但你永遠不知道台北是甚麼樣貌,也不清楚從屏東到台北這一路上有哪些挑戰,雖然不累,但活動範圍永遠都在屏東一個地方。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在屏東爽爽過,去台北幹嘛呢?

選擇的「目標」不同,看到的風景也不同,這中間的所有經歷及花費的精神也都不一樣,但同樣都有達成目標;孰優孰劣則是見仁見智。

但事事無絕對,舉我們年輕時去「單車環島」為例,同學設定那個跟鬼一樣的「爬梨山」路線,現在想起來腿都是軟的。

因為有目標,所以才有那個過程;最後完成環島之旅,目標本身的意義不大,過程才是最美的回憶,至今難忘。

有時候,設定目標並努力達成,就只是為了體驗過程而已。


本書重點摘要如下:

在大公司裡,一般有兩條成長路線,一條是「管理路線」,另一條是「專家路線」。

建立對自己信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從別人那裡去接受它。

和人的「成長」息息相關的三件事:重大的決策、有價值的交流、有深度的思考,這三件事都可以通過寫作來完善。

如果說寫作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一項能力,那寫日記大概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一項寫作行為。

隨時隨地做筆記的習慣,以及每天做排程的習慣,會讓人受益匪淺。

在「晨間日記的奇蹟」中,作者總結了早上寫日記的很多好處:

1. 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計畫性)

2. 可以準確寫出昨天所發生的事 (效率及忠實)。

3. 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中立性)。

4. 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個人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中斷 (持續性)。

5. 可以將過去寶貴的經驗,運用在當天 (靈活運用性)。

「時間管理」只分配時間,你要學會判斷每天要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

如果你的時間不屬於自己,那「時間管理」根本無從談起。

生物的本能是趨利避害,這是種「自我保護機制」。

可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逃避,只會讓我們停滯不前。

進步 = 痛苦 + 反思 + 行動

鄧甯克魯格心理效應 [ Dunning-Kruger effect],會經歷四個階段: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3. 知道自己知道。

4. 不知道自己知道。

以上「認知偏差」的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無法正確認識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反思,其實是一個不斷「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過程,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什麼,然後再努力把自己的「不知道」弄得更明白一些。

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內心已有的那個想法行事,並不是你灌輸給他一個想法,他就能夠立即接受的。

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很叛逆,不願意接受被強行灌輸的道理。

「承諾與一致性」原理:一個人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

持續行動,通過反思不斷修正自己的行動,只要行動就一定有變化。

萬能寫作法 (觀點 → 案例 → 結論) 後續就是找到更加通用的案例來說明,討論案例應用場景,指的就是這個案例可以用在什麼情境之中。。

很多時候溝通無效,是因為你的輸出模式與別人的接收模式無法匹配。

注重推理思考過程,同時要拿成果說話。

KPI 考核對於提升短期業績有幫助,但卻很容易影響公司長期價值。

短期來看,服務是「看不見」的成本,無法在銷售業績中體現,但這是以犧牲長遠發展為代價的。

寫「週報」的標準至少包括以下三條:

1. 注重思考過程,無論成功經驗還是失敗教訓,都要有思考過程的闡述,並盡可能闡述事實。

2. 要拿成果說話,每週只需寫一至三個核心成果,超過三個以上,代表精力過度分散,不夠專注。

3. 寫一個用戶故事,要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加深對使用者的理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如果未經深入思考和檢視,很難分辨這次成功是因為「關鍵動作到位」,還是因為「運氣」。

多數情況下,我們無法找到因果關係。

所謂的歸因不過是事後的歸納總結罷了。

歸納法並不能保證我們再一次成功,但推理思考可以讓我們得到啟發。

關注發言人的推理過程,而非其結論。 

人們會分享結論,而非結論背後的「思考邏輯」。

週記是一種「自我溝通」以及「與他人溝通」的方式。

結果導向就是「請告訴我你做成了什麼,而不是你在努力做什麼」。

管理老闆,最基礎的原則就一條: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管理老闆也是門學問,通過每週總結與老闆定期溝通,是一種非常好的管理老闆的方式,哪怕公司沒有要求,對方能更明確知道你做出了甚麼成績,也知道了你是如何思考的。

事情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只有「行動」起來,才會逐漸獲得別人的認可。

萬能寫作法的公式只有三個核心元素:

1. 觀點。

2. 案例。

3. 總結。

具備這三個元素的段落組合稱為一個完整的寫作單元;一篇文章就是若干個寫作單元的匯總。

總結並不是一個寫作單元必須具備的元素,只具備觀點和案例也可以成一個寫作單元。但有總結可以讓一個寫作單元更好地收尾。

觀點:可以是作者希望傳遞的一個具有「價值導向」的觀點,也可以是一個作者描述的事實。

案例:故事、資料、邏輯推理與論證的過程,都可以涵蓋到這個要素。

很多人每天很努力,很勤奮,做了很多事情,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

寫作,就是一場對話之旅,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

寫作很容易,寫好非常難;若沒有大量的輸入做基礎,就很難結出好果實。

一千字的輸出要有十萬字的輸入。

去思考產出的目標是什麼,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過程中就把學習給完成了。

學習是為了實現最終目標的必經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