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摘要與心得 (上)

這本書內容太多了,導致重點摘要一堆,這樣反而有點亂,我先分成上下兩部份來討論,視情況再做整理。

作者是以寫作出道的,當然要努力強調「寫作」的好,雖然我也知道寫作能力很重要,但可以寫成像這本書說的這麼重要也不簡單。

台灣似乎是以演講或簡報課比較受歡迎,我好像沒聽過收費的寫作班有這麼多人參與的,或許是我孤陋寡聞吧!

不管是哪個專業的人,在學習方面的基本能力不外乎就是「閱讀」「寫作」「演講」,其實還有一個「傾聽」的能力。

因為輸出端的能力比較容易評量,所以常見的收費課程還是以「寫作」「演講」為主,還沒見過教怎麼「閱讀」「傾聽」

囉嗦了半天,是因為我想表達「擅長做什麼的人就會特別強調那個技能很重要」,但到底哪個能力是要優先考慮的,應該還是跟職業別以及人的個性有關係。

現在主流的觀念都是在鼓勵「個人品牌」的經營,但經營方式有很多種,不管是影音、廣播或是寫作,都是可以發展的方向,但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還是「內容」

內容往往來自於生活的體驗,如果生活上乏善可陳,那再多的技巧與工具也不過是「過度包裝」,在經營「個人品牌」上可能也很難有所突破;先有內容,才有品牌,不要本末倒置。

這邊的內容不是指專業上的技能,而且關於你這個人的「內容」

更進一步來說,當你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時,也能進一步提升「自我價值」,而這點在經營人際關係時至關重要。

當然,如果有辦法做到「以終為始」,釐清五年或十年後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設定中長期的人生目標,再反過來導引自己現在要做些甚麼事,這會是最理想的狀態。

如果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那至少試著規劃今年希望在哪個部分有所進步,這樣才有足夠的動機去改變。

不管你是怎麼想的,先行動才有機會改變。


本書重點摘要如下:

社交最佳姿勢:讓別人主動來找你。

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寫文章讓你不需要通過「社交行為」來獲得高品質的社交結果。

當文章刊登後,社交模式就啟動了;只要你持續地輸出你的觀點、興趣和喜好,你的文章就會幫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寫作成為一種反向篩選,幫你篩選出希望交往的人。

好的文章不只是所謂的道理說得好或有乾貨,更重要的是讓讀者感覺到「你懂他」。

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路徑。當你跳出了傳統職業發展路徑,為自己發聲,給自己打上獨特的標籤時,你就自訂了「競爭領域」。

這時就不需那麼努力去告訴大家你是誰,別人會主動來瞭解你是誰。

從努力說服別人到別人主動傾聽,這是一個重要轉折,代表你成功把自己「銷售」出去了。

寫作是一項「高槓桿率」的工作。為什麼軟體開發工程師薪水比大部份的人高,因為他們可以創造更多價值,開發出一套軟體,理論上可以在多個平台發布。

一次性投入,持續性收益,邊際成本是遞減的,而邊際效益卻是遞增的。

如果你的一份時間能夠創造多份收益,你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高槓桿率的工作。

1. 培養或提升自己「一份時間多份賣」的能力,比如寫作、軟體開發。

2. 外包工作,購買別人的時間幫你工作,可以賺取「勞動剩餘價值」,並把省下來的時間投資自己。

3. 留意其他工作機會,提高單位時間的價格。

寫作可以實現「個人品牌」溢價,當更多人認識到你的價值,從而為你提供更多合作的可能,也帶來更高的議價權。

寫作,就是高效表達與溝通,讓你把觀點和資訊傳遞出去,從而獲得更好的機會和更高的工作收益。

對行銷人員、推銷員、設計師或程式設計師來說,寫作技巧都至關重要。

好的寫作者擁有清晰的思路,並懂得溝通,讓事情易於理解。

職場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而影響力主要由「寫作」或「演講」而來。

在公司的口碑、在朋友中受關注度及在行業中的話語權,都是影響力的一部分。

每個人的時間都花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擴大關注圈,另一個是擴大影響圈。

看電視、讀書和聽課,是屬於擴大關注圈的行為;寫作、演講及管理團隊,這些行為則是在幫你擴大影響圈。

我們的價值體現,本質上就在於影響了多少人,以及對每個人產生多深遠的影響。

從事過「商業」和「銷售」的人都知道,要想達成交易,產品和服務能力只是基礎,決定客戶是否買單的,是你與對方之間的「信任」。

有時候坦誠地透露出自己不太擅長的地方,反而更能引起對方的信任。

適當的自嘲會讓別人覺得你還滿幽默,很樂意和你相處、合作。

在人際關係中,如果你是提供「價值」的一方,你的位置往往更高。

有一些小技巧,能讓你快速調整自己的位置,在關係中取得主動權;調整位置,核心秘訣就是利用好反轉原則,先充分抓住對方的注意力,然後突然反轉。

1. 你知道的錯了,我告訴你對的。

2. 你知道的不全,我告訴你全的。

3. 你知道很多,但只有一個最重要。

想要提升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位置,你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

「自我價值」的提升,是一項長遠而系統的工程,需要科學的方法論。

LinkedIn 霍夫曼提到 A - B - Z 職業規劃:

A 計畫:就是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或叫主業,不管你喜不喜歡,要靠它獲得一份收入,它是你的安全線和基本保障。

B 計畫:就是你的業餘愛好,或是你對自己未來投資的一項通用能力,可以稱之為副業;如果每週有「四十小時」用於主業,可以用「十至二十小時」的業餘時間發展副業。

可以投資的通用能力有:寫作、演講、外語或電腦等能力。

Z 計畫:就是無論大環境怎麼變化,都要有一項可以糊口的能力,簡單說就是「接外包的技能」。

「A - B - Z 職業規劃」可以構築最基礎的職業安全感,確保當前的工作也兼顧未來的發展。

掌握產品思維,找到你的相對優勢。

自我介紹就是要讓別人意識到你的「價值」在哪?

本質上我們都是拿自己擅長的能力,來為公司、社會服務,從而獲得一些回報,例如榮譽、地位或金錢。

我們體現價值的過程,也收穫自己想要的回報和成果;把自己視為一個產品來打造。

有產品思維,才能給出更加準確的「個人定位」,建立更加清晰的「自我行銷」思路;這邊有兩個關鍵點:

1. 更好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作為一個「產品」的獨特價值,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中的核心競爭力。

2. 學會包裝自己。

認識自己至少需要兩個視角,一個是自我視角或稱第一視角,另一個是第三人視角或稱上帝視角。

以第一視角審視自己做過的事情時,容易過度拔高自己,帶入很多的自我想像而做出不太客觀的判斷。

上帝視角能把自己的感受和事實分開來。

如何破除扭曲的自我認知呢? 只要去問一問身邊的人是怎麼看自己的。當你問別人自己的缺點是什麼,這其實就在克服我們人性的弱點。

可以用「獲得權威背書」來合理地包裝自己,一個品牌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需要帶著「信任狀」出場,也就是要有人背書。

信任狀有一些來源:

1. 市場認知基礎。

2. 細分品類第一。

3. 第三方的認證或評價。

説到不如做到。用作品和案例介紹自己,是最直接的方式。

只有作品,才有穿透時間的力量。

以終為始,設計你十年後的個人履歷。

很多人的行為是沒有目的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甚麼,任何答案和建議都沒有意義,甚至會起反作用。

通過設計你十年後的個人履歷,用未來的目標,反過來指導目前的行動。

要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其次想在社會上立足,還需要修習一門適合自己的手藝;前者是「戰略問題」,後者是「戰術問題」。

忙碌的人生未必出成果,想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清楚自己最終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請用人生目標來指導你今天的生活。

「時間管理」最大的問題是:這世界是以成就論英雄,而非以誰的時間填的最滿論英雄。

最需要關注的是你的產出和價值,沒有產出,事情做再多都是無用功。

從一開始就想清楚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希望給你帶來什麼價值,同時一定要有所產出,並讓這些產出系統化、持續化累積起來。

如果一時沒想清楚,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也要反覆問自己: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 意義是什麼?

這樣就能刪掉那些不需要做的事,在要做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精力。

以終為始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若無終則不要開始。

行走江湖要拿作品說話,十年以後,你自己擁有的一門手藝或一項專長是什麼?

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後,就停止了學習,停止了成長,這是件可悲的事。

不管何時,都不影響你繼續在學習中尋求愛好,然後把它鍛鍊成你自己的手藝。

鍛鍊手藝,最好的方式是刻意練習。 每天投入一定時間專注練習,盡可能找到專家或你的受眾獲取回饋,並即時調整和修正自己的練習方式。

找到三個圓相交的部分,就是你應該去做的,這三個圓分別代表你擅長、喜歡和有價值的事。

一天能高效工作「四小時」就相當不錯了。

找到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每天投入一至二小時,你會創造出足夠好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