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今日閱讀: 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 (七) 成長的空白支票

接受委託後,併購仲介會要求創業者為公司訂出「三年的經營計畫」,其中包含財務預測,並附帶說明為公司業務所設想的「目標市場」與「整體商機」。

當公司想收購時,通常是因為想要成長;如果想要得到最高的估值,就要證明公司有辦法成為「收購者的成長引擎」。

試想有一張空白支票可以給你無窮的資源,而你則要想盡辦法為公司帶來最大與最快的成長。要為收購者勾勒出公司業務的可能性。

拋開保守小老闆的想法,把大公司的資源引進公司,擴大思考格局來編寫三年的經營計畫,勾勒出你的事業有哪些可能。記住:把你收購旗下的公司會有更多資源,可以讓你加速成長。

併購公司的首選是基於營運策略不得不收購你們的公司;策略性買家一般都比較捨得花錢,因為你對他們的價值比對財務性買家的價值要高。

策略性買家會模擬說,假如他們把你納為己有,並把所有資源投注進去,你這家事業會如何表現。

財務性買家則是純粹尋求投資報酬,在發揮不了綜效的情況下,財務性買家的出價都比較低,以確保本身的資金能獲得理想的報酬。

假如你想成為有賣相、產品導向的事業,那就要把話說對;服務型企業把顧客稱為客戶,產品型企業則稱之顧客。

再強調一次,產品型企業擁有可擴充與可重複的標準流程,與服務型企業的價值完全不同,收購的模式也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