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讀到「不理性的力量」,而後我又找了一本「行為經濟學之父」的書來讀,搞清楚甚麼是非理性行為,以及心理學上的非理性行為跟經濟學或財務學結合後,怎麼形成一個新的分支「行為經濟學/行為財務學」。
這本書讓我獲益良多,值得一讀,以下是重點摘要: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若要從經驗中學習,有兩個要素不可或缺: 「頻繁練習」與「即時回饋」。
當上述兩項條件存在時,無論學騎腳踏車或學開車,即使過程中可能發生一些事故,我們最後總是能夠學會。
然而生活中有許多問題並未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如住屋、房貸或工作上的抉擇,就沒那麼多練習或學習機會;至於存退休金或投胎轉世,基本上一生只有一次。
學習是需要練習的,我們比較可能做對的其實是「利害關係」較低的小事,而非「利害關係」高的的大事。
若關鍵在學習,那麼隨著「利害關係」升高,「決策品質」就可能會隨之降低。
假如你決定創業,因為你過度自信,自認有九成的成功機率,實際上絕大部份的新創事業是以失敗告終,那麼你不是僥倖成功,就是連餬口都快成問題,也可能乾脆放棄,關門大吉另做打算。
市場儘管冷酷,卻無法將人變得理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