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貨櫃航運的續航力還有多久?

繼上次分析貨櫃三雄的文章又過了一段時間,誰知道萬海的股價一轉眼就跳到 300 元,長榮也來到 176 元,這本來是我預估 Q3 才會有機會看到的數字,整整提前三個月達成,就可以知道現在航運股的資金行情有多可怕。同時,長榮的市值已超過中華電信,萬海也進台灣前十大市值公司,真是不可思議阿!

但我認為短期內股價的波動應該還是相當大,因此還是想先從產業基本面來判斷是否該續抱,或是何時才考慮要不要出場。原本就會抱到今年除權息後,並看到 Q3 財報後才做決定,這是第一個判斷的時機點;最近又有下列數個需求與供給的變數導致貨櫃行情可能再延續一年:

-需求面
1. 美國零售業庫存比例降至歷年新低點,預計要耗時一年以上補庫存。

2. 美國接種率提升,雖有 Delta 變種病毒影響,但離全面解封不遠,其累積一整年的消費慾望及力道不會低,再加上美國的紓困方案,過去一年美國家庭的平均儲蓄率上升近7%,當其轉換成消費力道應有機會一整年都大爆發。

-供給面 
1. 鹽田港因疫情關係封港近一個月,此港口主要出口美國,又碰上出口旺季,恢復正常輪轉可能需要2~3個月以上,疫情的變數仍舊存在,運力供給不穩定。

2. 明年(2022) 6月底美國西岸碼頭工人工會 (ILWU) 合約到期,根據2002年經驗,當船公司大賺時,合約重談期間必定會歷經多次談判破裂,屆時怠工、罷工等會影響碼頭運作效率。 2002年時,談判長達半年,兩度封港,其具體內容如下:

"美西碼頭工會勞資協商,通常2、3月就會展開,談判期間工會就會以怠工行動施壓,到了6月就可能進一步有幾小時或1、2日的限時罷工,2002年那次是兩度封港,期間還驚動美國總統布希使出塔夫特法案,下令勞資雙方重回談判桌,給80天的重新談判期,而該年10月底工會展開的10天封港行動,估計讓美國經濟損失高達194億美元。

罷工期間不少貨載被迫改從加拿大或美國東岸港口運進,航空貨運則大發利市,而農產品、生鮮貨品或季節性貨品損失最慘重,當時有業者多進一個月的庫存,未料怠工、罷工一拖半年,完全是失控狀態。" 原文出自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017458?redirect=1

基於上述的供給與需求變數,托運人應會思考提前補庫存,這一個動作可能會導致今年Q4及明年Q1淡季不淡的狀況;如果再考慮工會罷工及疫情影響的因素,運價指數的高點可能會延續至明年底,也就是說明年貨櫃三雄的全年獲利有機會高於今年。貨運航運的運作要順暢估計要等到 2023年,這大概也是萬海為何近期不斷加碼造新船的因素之一,除了提高自有船隻比例及優化財務結構外,應該就是看好未來幾年貨櫃航運的行情,並藉此一舉擴張遠洋航線。

基於以上的分析,判斷出場的第二個時機點應該是明年4月左右,待公布 2021年財報、股利政策及 2022年 Q1 營收後,再決定是否續抱至 2022年 Q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