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 星期三

『不當行為』撿便宜與宰客

這章探討到「機會成本」與「沉沒成本」,事實上有時難以判斷是何者 (對我來說),書中有免費球票贈與來當成案例討論,以下是本章節的重點摘要:

消費者的基本經濟理論: 所有經濟決策都是透過「機會成本」這個透鏡來判定。

今晚看電影與吃晚餐的成本不只看帳面上的財務支出,也要看這些時間與金錢若另做他途會有多少效用;當預算吃緊時,購買決策會變得更重要。

損失造成的痛苦,強度是獲得帶來快樂的兩倍。

獲得效用「消費者剩餘」:評估所獲得物品的效用之後,減去放棄的機會成本而得到的剩餘;唯有當消費者對某件事物的評價超過市場對它的評價時,購買行為才會產生夠多的獲得效用。

交易效用:真實生活中的人,考慮的另一個層面,他們所認知的交易品質,其定義是我們為某件物品實際支付的價格,與通常預期支付的價格,就是參考價格之間的差異。

理性經濟人沒有交易效用的體驗:購買地點是無關因素,但對一般人來說,他們有自己的預期,會預期飯店的啤酒售價會比超商來的高。

這邊又討論到損失與獲得的強度對比,這大概就能解釋為何人們在已擁有時傾向風險規避,而在失去時又偏好風險,這也能直接套用在投資上。

因此我後續會再閱讀行為金融學 「為何賣掉就漲,買了就跌」 一書,來探討心理學對投資的影響有哪些。

當心理學遇上經濟學及金融學,就能描繪出真實的世界是怎麼運作的,非常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