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先前「續航力」的討論後,今天再來討論一下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原子習慣」確實帶給我很大的啟發,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可以理解就更好了。
在 Youtube 頻道上看到一段討論總結如下:
*環境決定思維
*思維決定行動
*行動決定結果
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結果時,其實已經是末端,決定結果的是行動,但為何想去做這件事,背後絕對是不同的思維所導致,這在讀書、就業、創業及投資上,都可以看到其脈絡可循,我自己深深有感。
但決定思維的關鍵因素是環境嗎? 這邊我打個問號,環境我認為是關鍵因素之一,但到底這背後影響的機制是甚麼? 有沒有人在研究或討論這個問題,則是我所感興趣的部份。
恰好瀏覽到「艾爾文」頻道的好書推薦,裡面就有本書 「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講到這個部份,或許是時候來探索一下影響自己思維的因素及機制為何,如此一來,當對結果不滿意時才有辦法往上溯源,徹底改變。
俗話說得好,治標不治本,只是著眼在結果本身,對行動模式反覆修正,可能最後還是不如預期,因為本質並無改變。
一直想了解,當一個成年人或小孩,有在多個國家居住的經驗時,這對他的思維模式到底會造成甚麼樣的影響?
我自己是有在英國長住過一段時間,但覺得幫助有限,希望疫情過後,等存到錢,有時間能夠到世界各地都短住一陣子,具體實驗這個想法。
至於小孩,可能就要等我有孩子後才能測試了。
說不定樂觀一點想,連兩次的管理在職博士班沒錄取,就是為了讓我以後再出國唸書一次呢!
誰知道上天是怎麼安排的,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