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這次颱風算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雖然有很多地區還是遭受重創,但整體來說災情已經比預期輕微很多,本以為強烈颱風會直接登陸高雄,那西半部真的會完蛋,但幸好它先滯留在外海,等到登陸時已經變成輕度颱風了。

在颱風夜的過程中,我覺得有趣的一點是跟老婆的對話,記得當時我說:「這個颱風逆時針旋轉,所以風在東半邊被中央山脈擋下來,反而造成東半部暴雨。」

我會說出這段話,是因為先前看到某篇文章是這樣說的,每次我們都說台灣被護國神山 (中央山脈) 保護著,但事實上受創的都是東半部,風被山擋下來了,但暴雨完全躲不掉。

這時老婆回了我一句:「颱風當然是逆時針旋轉的阿,你有看過侵襲台灣的颱風是順時針旋轉的嗎?」

我瞬間三條線,仔細搜索腦中的資料庫,有這段的知識內容嗎? 想了想,好像沒有耶,怎麼會這樣?

接著,因為颱風的牽引氣流不明顯,滯留在高屏外海,我又順口講了一句:「這颱風到底是要往哪走阿? 如果沒有牽引氣流會不會就在原地徘徊?」

老婆回我說:「應該不會,有科氏力的影響,它還是會緩慢移動才對。」

我又窘了一次,科氏力我有聽過,但想不起來跟颱風有什麼關係;痛定思痛,我決定還是好好弄清楚颱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長到這麼大我還真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科技大觀園的一篇「你知道颱風怎麼形成的嗎?」簡單說明了原理,我這才了解颱風的形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颱風的能量來源是熱帶海洋所提供的水汽,也就是說海溫高的時候才是颱風的好發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秋颱比較少見,因為這時的海溫應該已經不利於颱風生成。

但我們這次的秋颱卻也發展到強颱的程度,這表示當前的海洋溫度還是偏高,這不知道是不是溫室效應的影響。

不過這次颱風快速減弱的原因,應該也跟東北季風南下有關,當冷空氣進入到颱風範圍,就會抑制颱風生成所需要的水汽,只能說這波東北季風來得正是時候。

科技大觀園文中有提到:「北半球的颱風是逆時針旋轉,但是南半球的颱風可是順時針轉動。」

如果我們只單純記得北半球是逆時針旋轉、南半球是順時針旋轉,這樣也滿簡單的;但如要深究其原因,科氏力其實也跟颱風旋轉方向有關。

文中提供我們更詳細的解釋:「颱風在氣象上是達到力的平衡狀態,隨著中心氣壓越來越低,力的力量越來越大,才會造成它的風越來越強。

通常這力分成三種,第一種叫柯氏力,地球自轉的效果把它投影在球的表面上,在北半球而言,它會造成移動的物體會有往右邊偏的分量。

另外一個是氣壓梯度力,在颱風中間是一個低氣壓,外面是一個高氣壓,所以力量會從外面往中間裡面推,這是第二個力的平衡。

最後,颱風是沿著圓形的軌跡在移動,所以本身就會有一個離心力,不管是南北半球的颱風,通常都是由這三個力,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之下,才會產生這樣的天氣系統和這樣的風。

在北半球的部分,我們地球旋轉會造成移動方向往右邊偏,南半球剛好是顛倒,往左邊偏,這也是為什麼南北半球的颱風轉向會不一樣。北半球的颱風是跟時鐘旋轉的方向是相反的,南半球跟時鐘旋轉的方向是一樣的。」

各位看倌這下懂了嗎? 說真的,我還是有看沒有懂,就我的程度來說,可能要先去理解為什麼颱風是熱帶性低氣壓開始,這樣才會產生「氣壓梯度力」;至於「離心力」我知道它在怎樣的情況下會發生,但具體原理忘光了。

最抽象的應該是「科氏力」,地球自轉投影到球的表面上,這是人類的語言嗎? 就字面上的意思我還是看不懂。

接著,上述的三種力形成的天氣系統,這彼此間到底是怎麼互相作用的? 天阿,好複雜阿,要是有小朋友問我這個現象,我應該也是立馬倒地不起,只能去拜 Google 大神或問 ChatGPT 人工智慧了。 

不過我應該還是會找時間了解一下細節,颱風每年都在生成,台灣也一天到晚都有颱風的新聞,如果連其原理都搞不清楚,好像有點對不起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慣習 Habitus (二) 知識資本

「知識資本」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都會有所感知,但其背後的道理不會像作者敘述的這麼透徹;看完這個章節後,也算是回答了我在升學過程中的許多疑惑。 至於學位頭銜到底重不重要,我覺得這要看自身所處的環境重不重視,就如作者所說:「在中小企業中,通常也較為看重一個人的才能勝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