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 星期六

拓展認知邊界的重要性

昨晚老婆突然問了我一句話:「你年輕時有想過自己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或是身處的狀況嗎?」

聽到這句話,我愣了一下後回覆:「上大學前沒想到過,但在大學時接觸到的一些人事物,已經能讓我想像到目前的工作內容。」

雖然從大學畢業這麼多年了,但我仍然認為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轉捩點;這並非我從課堂上學到多少知識,這都唬爛的,大多時間都是在應付考試居多,那為何我覺得這段時間這麼重要呢?

在考上大學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應該會草草唸完專科學校,然後就早點出社會工作,對於未來其實沒有什麼期待,對工作的想像空間也僅侷限於很窄的一個範圍 → 那就是家人所從事的製造業。

當時對社會的認識其實很狹隘,也不太了解其他職業是在做些什麼的,反正小孩最熟悉的肯定是家長跟周遭親戚的職業,這就是我們所認知的邊界所在。

家庭教育的影響之所以會這麼深遠,就是因為小朋友從小就耳濡目染,家長的價值觀、工作內容以及對世界的認知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變成小孩的認知範圍。

然後,我們才從原生家庭所構築的這個認知範圍出發,在求學過程中透過同儕或師長的言教身教,一點一滴地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

要是在求學的過程中,同質性太高,那認知的範圍可能就會提早固定下來;反之,如果受到截然不同的觀念衝擊,那可能會突然有眼界大開的感受。

我就是在大二加入實驗室時有所衝擊,雖然我的大學並非頂尖學校,科系也不算熱門科系,一開始我也對於課程內容愛上不上,但這都不影響當我碰到跟既有認知差異很大時,破釜沈舟跟它一搏的決心。

是的,當我懵懵懂懂跟著學長在做雜事時,恰好碰到了實驗室的指導教授在做產學合作的案子,因緣際會下我也參與其中,並從中獲得了極大地成就感,以及更重要的是拓展了自己的認知邊界。

當我看著教授幫廠商開發工業用的軟體,而且真的可以賣錢時,才突然發現原來我們真的有可能把知識變現,當時心中真的是大大的驚嘆號:「哇靠! 這樣也行。」

現在看來覺得自己有點傻氣,但當時才大二阿! 資訊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那種寫寫程式就可以賺錢的方式,離我原來的世界太遙遠了。

但也不可否認,有些人其實很早就開竅了,無奈我不是其中一個,我是一直等到眼前有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才確認真的可以這樣做。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的眼界被打開了,而後續十年的努力,包含攻讀研究所、出國讀博班、產學合作,然後再到創業等過程,其實出發點都來自於大學時期的認知邊界拓展。

雖然說現在我覺得這個認知範圍還是有點狹隘了,事實上可以往創新、附加價值更高的層次走,而並非從降低成本的思維出發,但這也是出社會進一步思考後才有的成長,雖說慢了一點到,但總比不到好。

有些人可能在很年輕的時候,因為所在環境的刺激,讓他可以提早就達到我目前所觸及的認知邊界,光時間就提早了十幾二十年,那當然能選擇的路線就會比我多很多。

所以我滿認同底下這句話:「一個人能賺的錢,是從他的認知所變現而來的。」

爾後,我持續回到學校進修,提高自己的商業思維,這又再一次地衝擊了我的認知,認識到原來創業還可以這樣做,於是沒過多久後我們就進行了對外募資的行動。

在這個被投資的過程中,在很多層面都是被強迫提升,甚至我覺得它間接影響到老婆後來兼職成功的結果,這一前一後都有脈絡可循。

在疫情發生後,我們因故接觸到美股投資,這又讓我再一次有開了眼界的感覺:「哇靠! 這樣也能賺錢。」這句話又一次浮現在我心中。

說實話,老婆以前有上過選擇權的課,她以前的工作就是匯率選擇權的操作,但我們從來沒碰過個股選擇權,所以第一次上手美股選擇權還是心驚驚;還記得當時我連怎麼操作都不會,小心翼翼的模樣還真有趣。

轉眼間,又過了好幾年,我也從美股小白變成了有點經驗的投資者,經歷過幾次美股的大波動,僥倖全身而退,也透過選擇權賺了不少錢;這不禁又讓我回想起那句話:「你無法賺到認知以外的錢。」

不管是在工作、創業還是投資,只要讓我覺得「靠,這我以前怎麼不知道!」,通常就是我正在拓展認知邊界的時候,所以別把自己侷限住真的很重要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慣習 Habitus (二) 知識資本

「知識資本」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都會有所感知,但其背後的道理不會像作者敘述的這麼透徹;看完這個章節後,也算是回答了我在升學過程中的許多疑惑。 至於學位頭銜到底重不重要,我覺得這要看自身所處的環境重不重視,就如作者所說:「在中小企業中,通常也較為看重一個人的才能勝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