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我的投資筆記 (十四) 創業投資跟證券投資的差別在哪?

上次有朋友問我投資股票跟投資新創公司,差別在哪? 有什麼具體的指標可以參考嗎?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我其實也曾想過如果只有一筆資金,我該投資股票還是投資新創公司呢? 要從哪些層面來評估? 接下來就讓我來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

在台灣,除了生技產業外,都是要連續獲利三年並滿足資本額等一系列條件後,才能夠上市櫃;因此投資台灣的股票,最起碼它們上市櫃前的財務狀況是被檢視過後沒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風險會比較低一些,至少不會動不動就宣布倒閉。

投資新創公司就不一樣了,據我了解台灣新創公司五年的存活率只有 5%,甚至有些統計數據更低只有 1%;在這麼低的存活率下,投資新創公司其實跟賭博沒太大差別。

投資上市櫃公司的股票我可能少賺一點或小賠一些,但投資新創公司有可能血本無歸;投資上市櫃公司雖然有股份,但也僅限於投票時有點用處,經營權跟所有權分開,當小股東基本上也沒啥責任,但如果投資新創公司,可能還得幫忙這間公司生存下去。

那這樣聽起來,專心做證券投資就好啦,幹嘛去投資新創公司呢? 高風險才有高報酬嘛,投資新創公司通常都是因為高回報的誘因。

那具體大概要怎麼評估呢? 我的看法是,要看你投資新創公司是在哪個階段,如果是在種子輪,就是一開始公司都還沒成立,幾個創辦人先掏自己口袋錢的情況下,這時候是屬於非理性的階段,任何財務工具都派不上用場,這就是賭人品的時候。

很多前輩說,投資新創公司就是投人,因為一開始什麼也沒有、什麼也看不清楚,主要就是投資你這個人,賭你能把公司帶上正軌。

在種子輪跟天使輪,我完全認同這個說法,在這個階段有時連產品或服務都還沒實際接觸市場,從財務的角度根本無從評估起,完全就是看創辦人以前的背景,以及投資人主觀的判斷來做決定。

但當公司實際有營收了,財務報表上不再只有費用支出,也能看到其他財務數據的時候,這輪的投資人就要仔細思考投資回報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沒有人有責任或義務要為別人的夢想買單,種子輪跟天使輪的投資人大多是跟創辦人之間有所交集,所以才奮不顧身的投資;所謂看好你的公司,指的是看好你這個人,但後續的投資人就要有實質財務上的回報才會有投資意向。

就跟我們自己在投資上市櫃股票一樣,我投資這間上市公司並不是說我多欽佩經營團隊的理想與信念,而是要實實在在地獲得財務上的回報;只是因為投資上市櫃公司的風險,並沒有投資新創公司這麼高,所以財務上回報的期望值也不會過高。

通常來說,一間上市櫃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Return On Equity)15% 以上,經營效率就算很棒了,台股這麼多上市櫃公司中,要每年穩定保持 ROE 15% 以上的公司也不多。

這代表什麼意思呢?講白話點就是我投資 100 萬元的資本額,公司每年可以穩定淨賺 15 萬元以上,這就算好公司了。

但要知道,就算股價淨值比為 1 好了,就等於我們是用淨值買到公司股份的情況下,ROE 15% 的投資效益也不過約等於每五年翻一倍的概念,這還必須要投資標的具有複利投資的可能性。

對很多人來說 ROE 15% 可能已經足夠,但對於某些投資者來說,他們或許會思考能否承擔更高的風險來換取更高的報酬,例如 ROE 25% ~ ROE 50% 之類的高成長。 

這種高度成長的狀態,通常比較容易發生在新創公司身上,它們可能填補了市場上的空白處或是取代了市場上原有的競爭者,在規模較小的時候,成長速度可以迅速推升。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財務上的報酬預期,來評估自己是要投資證券還是新創公司;舉例來說,如果我希望自己的投資本金一百萬可以在十年後翻十倍,試算後每年的 ROE 25% 以上,雖然很困難但這或許能透過投資組合的配置,真有機會在股票市場中達成。

但如果期望本金一百萬要在五年後翻十倍,那每年的 ROE 就要 50% 以上,除非你是股神,不然我看還是洗洗睡吧!

但創業投資確實就有機會在五年後翻十倍、高風險高報酬,但也有很大的機率是零報酬,投資直接歸零。

投資新創公司,在天使輪後的投資回報期望,大多是有年限以及報酬率的要求的,具體來說從五到七年、五到十倍的期望都很常見;但這對台灣新創公司來說也很不容易,因為市場容量的關係,就算千辛萬苦活下來了,要達到這個目標也相當困難。

但尷尬的是,就投資的角度來看,如果我投資十年的回報率只有四倍不到,那其實還不如去投資大盤指數,像標普 500 近十年的年化報酬率都有 10%,無腦投資十年後都還有三倍的報酬。

撇開創新或產業相關的考量,單純就資金層面的運用效率來說,還真不一定要投資台灣的新創公司,因為它只有高風險,但卻沒有相對應的高報酬。

你問我,那投資新創公司應該要有多少回報? 假如說存活率如統計的數據一樣,就算我們積極篩選,也只能避免掉穩爆的地雷。

再假設我們的名單公司中存活率拉升到 25% 好了,投四間只成功一間,那這一間就必須補其他三間的損失;再加上跟證券投資的預期回報率對比,十年的投資回報大概要十二至十五倍以上,才有投資的價值。

就連存活率拉到 25% 都需要這麼高的投資報酬率,才能勉強拉平我們資金的機會成本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知道投資新創公司有多難。

所以也就別怪台灣很多創投,只投那些離上市櫃只差臨門一腳的公司了,寧願降低投資的報酬率,也要避免投資年限過長的不確定性,以及公司能否存活的考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馬來西亞七日遊:吉隆坡 (二) 熱門景點

昨天吃完椰漿飯後,我已經開始對於當地的餐點感到有點恐懼,再加上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身體開始起過敏反應,這讓我覺得非常地不舒服。 身體不舒服,但行程還是要繼續走,我們陸續逛了幾個著名的景點,說真的建築物還滿有特色的,從某個角度來說,吉隆坡拉遠看的整體市容是比台北市好的,畢竟台北老舊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