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

今日閱讀: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七) 出口與進口的相關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韓國與台灣在出口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差別;韓國有個特色,半導體佔出口的比重高達兩成,整個出口的金額是 5,000 億至 6,000 億美元,其中約 1,000 多億美元是半導體。

但韓國跟台灣不同的地方是,除了資通訊之外,韓國還做汽車,也做家電,這是台灣沒有生產的。

台灣出口不好,韓國未必不好,因為韓國還有很多消費性商品可以支撐;而且大家對韓國廠商的印象還屬於中低價的商品,在不景氣時受的影響相對更小。

台灣的產品結構高度集中在原材料、半成品,不像韓國有消費品、中國什麼都做,而日本則是直接做最上游,控制原物料與零組件。

由於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的出口結構都不同,當遇到問題時,解決方法也不會一樣。

東南亞和南亞則是另外一種情況,例如越南跟台灣高度相關,主要都有做鞋子、箱包,還有一些石油製品等傳統產業;雖說東南亞和南亞是未來的世界工廠,但這些地方的技術水準與先進國家之間還存在落差。


台灣的石化、橡塑膠、機械等傳統產業產品主要銷往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而汽車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則主要銷售到歐美。

如果美國的經濟成長率低迷,就會影響到台灣的資通訊產品、汽車零組件,甚至是腳踏車等,因為這些商品主要外銷到美國。

當知道哪些國家景氣不好的時候,要能想到台灣是賣什麼東西給他們,是否會受到影響、受到多大的影響?

資通訊產業會直接受到「創新」的影響,像蘋果公司發表新機種,整個供應鏈相關元件會有一波銷售潮;但石化、鋼鐵業就不一樣,主要影響因素來自經濟成長與原物料價格。

單看出口不夠,還要注意原物料價格,以及經濟成長率,這些指標之間都有強大的關聯。


過去台灣接單,平均約有四成左右產品會在大陸製造並出口,自從美中貿易戰後,廠商已逐漸把更多的產能拉回台灣或移到其他國家。

要預測出口的消長,不能只看賣出去的,還要進一步了解「進口」;以台灣的產業供應鏈而言,進口是很多產品重要的出口先行指標,無法切割開來。


進口有三大類項目如下:

1. 原物料;從產業型態與先天條件來看,台灣有很大部分的出口所得來自於代工產業,但很多產業所需要的「原物料」,台灣並沒有生產,必須向國外購買;因此先有進口之後,才能製造產品以供出口所需。

工業原料和農業原料合計佔進口總值的 70%,無論是傳統或高科技製造業,台灣本地能供應的原物料都相當有限,大多數必須依賴進口。

例如每年要買進原油,一小部分是民眾加油這類消費使用,但更多是投入在中油和台塑的石化廠,做為石化原料;石化業、橡膠、塑膠都是台灣重要的產業,每年要買很多石油,因此油價漲跌不只會影響進口成本,出口報價同樣會受到影響。

科技代工業同樣需要原料進口,很多半導體設備和原物料,例如矽必須跟日本購買,而稀土則必須從中國買入,這些都屬於工業原料。

農業原料,例如製造沙拉油、飼料需要進口很多大豆,而製作麵包、饅頭、蛋糕所需的麵粉,則需要進口小麥來加工。


2. 設備;台灣很多高科技產業需要的「設備」,要從歐美或日本進口,有了這類產品的進口做為投資,下一季的出口才能順利;因此,「進口」也可以看成是「投資」的延伸。

資本設備大約佔進口的 20%;進口資本設備指的是購買生產用的機器,是台灣製造業最重要的先行指標。

許多高階設備還無法國產化,必須從國外進口;資本設備進口量跟台灣未來某段特定時間的經濟投資與景氣高度相關,但這段時間差會比較長。

農工原料很可能只是為了下個月或下季出貨所需的成本費用,資本設備往往必須為長達三至五年的投資預做準備。

投資法人與智庫都會密切觀察像「台積電」這種世界級企業的資本設備進口量,做為評估較長時間產業景氣的重要指標。


3. 消費品;台灣民眾很多「消費品」是進口產品,來自日本或歐美,當台灣民重消費增加時,這類商品進口也會成長。

生活中常接觸或購買的進口消費品,包括進口車、藥妝店的保養品或化妝品,金額只佔進口總值的 10%


從台灣的進口結構來看,進口增減勢必反映出未來某段時間的出口值;舉例來說,你想訂餐廳聚餐,需要五桌,一定要先訂位,這樣餐廳才能事先準備採買,不然餐廳無法臨時準備這麼多食材。

採購就是進貨,而進口的增加常代表後續的出口會增加,這邊可以「採購經理人指數」做為參考指標。

進口增加也有可能是企業擔心未來可能漲價,而非出口景氣暢旺;如果預期石油、鋼鐵會漲價,可能先買原料預做準備,以便未來漲價時可以平衡成本。

由於進口的農工原料與出口值連動、資本設備會影響到投資,再加上消費品,進口的三大項目和台灣的投資、出口、消費三個面向直接相關。

因為經濟動能來源的差異,每個國家降低衝擊、維持經濟穩定的應對方式各不相同;但無論是振興內需市場消費力或吸引投資,匯率與利率的掌握都是各國不敢掉以輕心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成式 AI 能否改變我的工作模式?

最近這幾天又重新把 ChatGPT 拿出來用,自從它升級到新版本 4o 後,我還沒有使用過;因為新學期的授課需求,終於有動力來感受一下 AI 的威力了! 這學期我打算全面導入 ChatGPT 來協助同學們撰寫程式,讓大家熟悉有 AI 輔助的工作流程是怎麼一回事;授課者總是得身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