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我的投資筆記 (三) 如何做到每年資產正成長?

上一篇提到台股跟美股的報酬率比較,如果單純以投資 0050 SPY 來進行對比的話,在過去十年間以定期定額投資的報酬率差異不大,看似不管在台股或美股,就直接無腦進行指數投資就好了,幹嘛浪費這麼多心力去煩惱投資的事情呢?

這其實跟數據的呈現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投資產品的說明上常聽到年均報酬率的說法,在比較不同產品時也會採用這個數據比對,但事實上這個數據是反應一段時間內的整體績效,並不能代表每一年的實質表現。

講白話點,就是說 SPY 過去十年的年均報酬率超過 10%,這代表它每年都有 10% 的正報酬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這期間有時某年成長很多,但某些年是負報酬,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十年間有三年是負報酬的狀態;這也就是說,如果投資持有的時間不夠長,指數投資甚至有可能造成負報酬的現象。

其實,我覺得投資者最大的考驗是,如何在無報酬甚至負報酬的時候,還能保持樂觀的態度;要知道不管是 0050 還是 SPY 的股利都很少,這代表當這年是無報酬或負報酬時,投資者只能看著自己的帳戶痛哭,而沒有辦法有任何的實質收益。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非常艱難,痛苦的事情當然難以長久,所以就算進行指數投資,能夠長期堅持下去的人應該也有限。

十年內有 30% 的時間投資者都沒有看到收益,這個打擊太大了,因此對於需要現金流的人來說,投資大盤的指數是一個選項,但未必是唯一選擇。

要知道,負報酬對於投資來說的傷害非常大,今年跌了 50%,明年要成長 100% 資產才會回到原本的位置,所以單看某一年度的正報酬意義並不大,更重要的是能否持續每年都正報酬。

舉例來說,透過 2022 2023 這兩年的「年報酬率」跟「累積報酬率」就更能理解為何我要強調每年正報酬的重要性:


2022 年是近期印象最深刻的股災,在這一年美股三大指數全部都是負報酬,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更是跌了超過三成;標普 500 指數相對穩健,,但也跌了接近兩成。

但在這一年,我們很努力地讓自己還維持在正報酬,這也是未來需要討論的指標之一,如何在熊市來臨時,還能保持正報酬。

接著,2023 年美股迎來了大反彈,其具體的報酬率如下:


單看這一年,不管是標普 500 指數或是那斯達克指數,都有令人驚嘆的報酬率;反而是我們的投資組合在這一年非常黯淡,甚至連大盤的績效都追不上,這一年到底發生什麼事? 

我們的投資組合或觀念還有什麼樣的改進空間呢? 這會是接下來要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該怎麼做,才能在大盤指數爆衝時,快速跟上。

雖然我們的投資組合在 2023 年的表現不佳,但依舊維持著正報酬;接著,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年的累積報酬率:


由數據中可以了解到,即便 2023 年指數大漲,但那斯達克指數依舊是負報酬,而標普 500 指數也還落後給我們的投資組合。

負報酬對於累積報酬率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在思考投資的策略時,就想盡辦法讓每年維持正報酬;但這個想法似乎也帶來一些副作用,那就是在谷底反彈時,沒有從中分到一杯羹,這是我們該持續檢討的部份。

當然,2023 年我們也不是什麼事都沒做,只是某些主要持股竟然躺在地上快兩年動彈不得,雖然我們透過股利再投入的方式持續增加股份,但就無法反應在 2023 年帳面上的收益。

直到 2024 年,這些趴在地上很久的公司,才終於回神,這也一舉讓我們在 2024 年的報酬率遠超過那斯達克指數與標普 500 指數的報酬率 (截至目前為止)。

透過上面的討論,接下來我們要針對以下三個目標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與分析,然後再想想要怎麼做才能達成:

1. 每年正報酬。

2. 每年已實現損益正成長 (包含股利收入、資本利得與選擇權權利金)。

3. 每年投資組合報酬率超過大盤指數報酬率 (主要是標普 500 指數)。


我們之所以要強調每年正報酬跟已實現損益、尤其是股利收入,這跟大多數的投資者的想法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我打從心底認為,我無法接受投資的資產在該年度沒有任何收益、甚至是負報酬。

我們可以容忍帳面上短期的虧損,畢竟它不是永久性的本金損失,但在這段期間內沒有任何的回報,這點我自己無法忍受,因為就連放定存都還有利息收入。

配置的資產在時間內,必須要有所產出,這才是一筆好的投資 (這是我內心的話);如果是一間好的公司,就算在景氣不好的時候,也應該要有獲利才對;股價可以因為市場的情緒而造成本益比下降而產生波動,但獲利是實際存在的,而我們股東就應該能分享這些盈餘才對。

當然,如果選到爛公司沒賺錢,那就是一開始的選擇就錯誤了,這時該回去檢討當初到底是為了什麼選它? 又或是觀察到它已經日漸衰退時,為何不果斷離場呢?

每個人的投資觀念跟需求都不同,所以我才會說「投資方式」是很個人化的選擇;如果能先把自己的投資目標定出來,那就可以針對這些目標去尋求達成的方法,這也是我寫「投資筆記」的初衷。

透過寫作,把腦中本來不太清晰的想法寫下來,然後再搭配過去幾年的操作過程,才能慢慢地釐清楚自己真正想達成的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慣習 Habitus (二) 知識資本

「知識資本」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都會有所感知,但其背後的道理不會像作者敘述的這麼透徹;看完這個章節後,也算是回答了我在升學過程中的許多疑惑。 至於學位頭銜到底重不重要,我覺得這要看自身所處的環境重不重視,就如作者所說:「在中小企業中,通常也較為看重一個人的才能勝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