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統的眼光看待世界,關鍵是要了解系統的整體性和關聯性,讓系統做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而不是小於部分之和。
要做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就必須考慮各部分之間的相關性。
舉例來說,一些喜歡職業球隊的富豪在買入一支球隊後,會大手筆地購買球星,但是那些球隊的成績卻沒有什麼提升,甚至還下降了。
事實上,當球隊引入一名主力球員後,原來的戰術就可能受影響,有可能往好的方向變化,但更可能往壞的方向編化,因為受影響的人太多。
好的球隊經理都知道,要通過在各個位置找到最合適,而非個人技術最突出,更非價格最高的球員,才能提高整支球隊的成績。
在任何一個複雜的系統中,各個部分之間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關聯,所以我們不能單獨考慮一個部分而不顧及其它部分。
但各部分關聯起來的可能性特別多,我們就無法搞清楚,即便搞清楚,也難以最佳化改進。
在系統性思維中,一個重要的方法是「迭代思想」。
由於解決複雜系統性問題的難度很高,很多時候我們無法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需要不斷迭代、分步驟逐漸解決它。
這種工作方法,和一開始就做好了主要設計,然後按部就班地執行有非常大的差異。
在「工業時代」,很多產品是先設計、再製造,一步完成;雖然這中間需要一些實驗,但基本的過程是確定的。
但在「資訊時代」,很多複雜的問題需要通過迭代的方式逐步解決。
任何有效的迭代需要兩個基本條件:
1. 確定的目標。
2. 能夠不斷獲得的反饋資訊。
在此基礎上,才能根據反饋資訊進行調整,慢慢接近目標;為了確保每一次迭代都有所進步,不僅事先設定的目標需要非常清晰,而且每一次改進後離目標還有多遠也需要能夠量化衡量。
「系統論」是現代社會中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特別是能用來解決複雜的問題。
但我們要先承認存在複雜系統,知道通過「總體最佳化」有可能做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而「局部最佳化」的結果常常是得不償失。
我們需要對一個複雜系統的內部有所了解,要儘可能地將不相關的部分分解,同時又要保持那些緊耦合部分的相關性。
對於很多複雜系統,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性得到解決,也不能期望做一次完美的設計解決所有問題,而要通過迭代進步的方式解決系統問題。
要盡可能地建構開放的、能夠自我進化的系統,而不是封閉的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