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今日閱讀: 拼教養(十八) 結論:為何保安策略讓我們更不安全?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父母們努力保障孩子們的安全,然而,他們的「教養策略」卻經常衍生非意圖的後果,甚至落入非預期的困境。

舉例來說,家長過多的規畫與介入,反而削弱孩子的創造力或自主性;立意良好的多元學習,變成追逐認證的多元補習。

雖然想要孩子快樂長大,但焦慮感讓父母執著於僵固觀念,反而使得自然成長的規畫相當「不自然」。

焦慮的父母對子女生活的過度介入,也經常造成孩子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臺灣的追蹤調查資料顯示,學習成就越佳的學生,其身心症、焦慮抑鬱的狀況都更為明顯,反而是學習成就差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佳。

來自高社經地位家庭的青少年,往往感受到父母較強的期望與壓力,對於心理健康造成壓力。

親子間加強的情感連帶,反而有可能強化家長的「軟性權威」與對孩子的「情感勒索」,不僅壓抑了孩子自主發展的空間,也可能讓他們更不快樂。

臺灣父母在養育子女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情緒,包括渴望、焦慮與矛盾,尤其顯示「壓縮現代性」的社會文化特性。

社會的集體時間與個人的生命時間高度壓縮,尤是是經歷代間階級流動的父母,回顧自己受限於經濟資源、課業壓力或文化桎梏的「失落童年」,渴望與上一世代的教養與教育方式進行斷裂。

由於托育資源的不足或缺乏信任,許多家庭還是依賴長輩的育兒協力,原生家庭的影響也不時透過內化的習性「上身」。

許多父親勉勵自己成為「新好男人」,但卻必須花費絕大部分時間在工作上,才能負擔越來越昂貴的中產階級教養開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出乎意料之外的新產品進展

一個星期前我寫下「 新產品的契機 」來記錄內心對於新產品的期待與不安,但沒料到的是在短短一週內,竟然接連傳來好消息,這該歸功於我們的合作夥伴,他們的推廣能力超出我的預期。 下週又有兩個潛力十足的新產品應用要出機,今天被告知其中一個可能有非常可觀的數量。 對我來說,沒看到真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