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今日閱讀: 勝算 (二十) 如何透過「資訊不對稱」賺錢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處理資訊方式的不同,決定了賺錢方式的不同。

商人 (或者說中間商),經常被很多人誤解為「投機者」,覺得他們不生產商品,不創造價值,只是從生產者手上買來,賣給消費者。

其實,商人就是我們血液裡的紅血球,把商品運送到商業世界毛細血管的最深度,連接了「買」和「賣」兩種生意;在連接交易過程中,每個商人處理資訊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他們賺錢方式的不同。

精明的商人總是在靠「資訊不對稱」賺錢;而偉大的商人是靠消滅「資訊不對稱」賺錢。

作者說:「隨著科技的發展,商業的進步,在未來,從事中間商的人會越來越少。」

在「薛兆豐的經濟學課」中提到:「1 塊錢的最終商品裡,中間商可能佔了 90%。」

從這角度來看,中間商還真賺了我們不少錢;可是如果我們不讓中間商賺錢可行嗎,商品價格真的就會便宜嗎? 不一定。

請你仔細想想,每天你結束忙碌的一天,就能夠在超市買到篩選過、分類過、品質放心的青菜;雖然比直接跟農民買要貴很多,但如果你開車去田間直接買所付出的成本,和農民付出的成本相比,只會更高。

經濟學告訴我們,90% 已經是中間商所賺取的最低比例了;沒有中間商,你花的錢只會更多。

中間商連接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交易是「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完成的一個過程。


精明的商人跟偉大的商人兩者的差別在於:

1. 精明的商人會把「資訊不對稱」當作好朋友,想辦法透過保持或著放大「資訊不對稱」來賺錢。

2. 偉大的商人會把「資訊不對稱」當敵人,想辦法透過消滅「資訊不對稱」來賺錢。


所謂的「資訊不對稱」就是我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舉例來說,過去我們買衣服是要討價還價的,但即使最後我們談到了心中的價位,是否真的划算,其實心中也沒底。為什麼?

因為這件衣服是店家從通路進的貨,店員肯定知道底價,但她不會告訴我們;在討價還價之間,我們在試探她的底價,她也在試探我們能給出的最高價。

站在這家服裝店的角度,她賺的就是「資訊不對稱」的錢;我們不斷和店家討價還價,甚至還貨比三家來確定店家的底價,這本質上就是在用「資訊博奕」的方式,來克服資訊不對稱。

現在如果你想買一件衣服,如果不急,很有可能去多個電商平台搜尋價格;如果電商平台上同樣的商品更便宜,我們可能就直接購買了。

這些電商平台本質上也是幫助你消滅「資訊不對稱」。

這種消滅「資訊不對稱」的方式,比我們自己討價還價、貨比三家的效率更高;隨著效率的提高,整個商業世界裡的「中間商」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在以前的商業環境下,假設有 100 個中間商,那麼到了電商平台這個階段,可能就只剩 60 個中間商靠「資訊不對稱」賺錢。

未來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連接效率將會更大幅提升,資訊將越來越透明。

當資訊越來越透明、連接效率越來越高,想靠「資訊不對稱」賺錢就越難;反而是那些順應時勢,懂得利用這些新技術去降低「資訊不對稱」的商人,會得到市場獎勵,賺到錢。

消滅資訊不對稱,是為了讓更多人去做「創造價值」的事。

商業的發展,就是資訊越來越透明、越來越對稱的過程,做「傳遞價值」的人不得不去做「創造價值」的事,去生產更豐富、更多的商品/服務,提高了整個社會的財富總量。

有些人對「中間商」有敵意,認為他們自己不勞動;但如果沒有中間商,我們可能無法接觸和購買到商品,因此他們的存在是必要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些商人可以透過消滅「資訊不對稱」賺錢,這就勢必會讓一些靠「資訊不對稱」賺錢的人沒有生意可做,這批人就被趕到了「不得不去創造價值」的領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慣習 Habitus (二) 知識資本

「知識資本」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都會有所感知,但其背後的道理不會像作者敘述的這麼透徹;看完這個章節後,也算是回答了我在升學過程中的許多疑惑。 至於學位頭銜到底重不重要,我覺得這要看自身所處的環境重不重視,就如作者所說:「在中小企業中,通常也較為看重一個人的才能勝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