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不到自己不行動就會錯失什麼。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畏難」心態,過分放大了行動的難度,導致自己遲遲邁不出行動的第一步。

有拖延症的人往往都有「失敗恐懼症」,他們的內容被一個錯誤的邏輯束縛,即「做事失敗 = 我能力有問題 = 我是個沒價值的人」。

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願開始,導致拖延。


作者對付拖延症的秘訣有以下 3 點:

1. 立刻做;

困難的事情先搭框架,初步填充,再反覆迭代完成。

對於自己不想做、有畏難情緒的事情,先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只做 5 分鐘就停止。

正常來說,5 分鐘後通常就有了接下去做的動力 (生理現象),人一旦進入專注的狀態 (心流),就很難感受到時間流逝。


2. 系統做;

用量化和拆解思維拆解要做的事情。

列一個任務清單,把大的任務拆解成一個個小項目,每完成一個項目就打勾,打勾的儀式會讓你產生不虛度時間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些正回饋會在當下給你源源不絕的動力。


3. 享受做;

拖延是多數人的通病,不要埋怨自己,陷入情緒的內耗。

多用「積極的暗示」,告訴自己如果我現在開始做這件事,就會比同齡人成長得更快。

學會分清主次,先做重要的事,在做之前可以用描繪「願景」的方法描繪完成任務後的成就感。


最關鍵的核心問題是要去拓展自己的「認知能力」,認清做這件事的重要性和可能會因為拖延而遭受的損失,才會由內而外地萌生「執行動力」。

「執行力」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核心原因,尤其是在賺錢這件事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