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今日閱讀: 勝算 (十三) 管理者的實踐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讓員工以「做老闆」的心態打工,是管理者的自我麻醉劑。

很多管理者喜歡感嘆:「不要太在意薪水,要多承擔責任,才能成事」、「要以做老闆的心態打工,你是在為你自己工作」、「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吃不了苦,動不動就離職」、「高強度工作是對你好,重要的是成長」。

作者認為:永遠不要期望你的員工能「以做老闆的心態打工」,除非你真的讓他成為老闆之一。

有「做老闆心態打工」的員工,如果不能在你這裡成為老闆,歷練完一定會去別的地方成為老闆。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只讓員工承擔更多責任,沒有相應多出來利益,只是「管理者」的自我麻醉劑。

管理就是:責、權、利 → 責,是結構問題;權,是授權問題;利,是激勵問題。

在管理中,激勵的目的是激發善意、改變行為;薪水是發給「責任」、獎金發給「超額業績」、股權發給「潛力」。

管理者需要瞭解員工的需求,而不是把自己以為好的東西提供給他。

對絕大部分員工來說,願景、戰略、理想、夢想等太過遙遠;負債、生存等卻近在咫尺。

給錢,給超出他們預期的錢,讓員工創造的價值得到豐厚的回報,才是對員工最大的尊重。

激勵相容,是指「私利」與「公利」的一致;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果能有一種制度安排,員工越自私,公司就越賺錢,這種制度就是「激勵相容」制度。

如果公私利不相容,員工會為了提高自己的業績,為了產品更好賣,用極低甚至虧本的價格把東西賣出去。

當「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沒有用制度統一起來,就會導致員工為了個人利益,說服客戶損害公司利益。

衡量一個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不在於其做出了多少業績,而是看其培養出了一個什麼樣的團隊。

管理者不要凡事都親力親為,要給員工一定的試錯空間,並且培養他成長。

管理,就是一群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任何「個人」都無法完成的事。

作為一名管理者,你能扛多大的責任,承受多大的委屈,就能帶多大的團隊,做多大的事情。

成大事者,不委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慣習 Habitus (二) 知識資本

「知識資本」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都會有所感知,但其背後的道理不會像作者敘述的這麼透徹;看完這個章節後,也算是回答了我在升學過程中的許多疑惑。 至於學位頭銜到底重不重要,我覺得這要看自身所處的環境重不重視,就如作者所說:「在中小企業中,通常也較為看重一個人的才能勝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