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商管課程(二十) 模組五「國際創業生態 2」

業師早餐會結束後,同學們陸續進來教室,終於要開始今天的課程了,我拍了下自己的臉,再把手邊的烏龍茶灌下去,打起精神來專心上課吧!

首先,William 帶著我們回憶一下創業家跟職業家的差異,創業家會特別關注:

1. 第一手資訊。

2. 宏觀資訊。

3. 換位思考。

接著,又提到今天內容也可以用在:

1. 日常生活上的決策。

2. 職業發展。

3. 人生規劃。

前面的內容我大致都有聽懂,但後來講到「交易型關係」跟「變革型關係」,這兩個詞我是有看沒有懂,不知道能用在哪裡。

接著,今天的業師分享時間就到了,請到的是一位經營國際創業社群的創辦人,她的經歷也滿有趣的,從投行、避險基金的背景,到一頭栽進創新創業的領域,這位業師有著自己獨特的信念。

經過短暫的三十分鐘經歷分享後,終於開始了活動的重頭戲「種子基金計劃」,我們組的組長先去抽起動資金,然後就開始進行為時九十分鐘的活動。

按照計畫,我的小組成員先去印刷店拿宣傳單,然後剩下的人在等的同時,先做待會要簡報的投影片;然後有幾位先想辦法拉人加入他們申請的 Line 官方帳號。

當然,我也幫了一點小忙,同時跟他們講請在場的業師幫忙加入帳號,並轉發到 MBA 的群組去,這只是活動的第一步而已。

他們接著最大的挑戰,是帶著傳單,去樓上今天也有課的 EMBA 課堂,請學長姐們加入官方帳號,這過程相對就難很多,要一個個講解與拜託;同時也發現原來不止我們組在打 EMBA 的主意,還有另外兩組也把他們當成目標客群。

在這九十分鐘中,我就跟著他們跑來跑去,順便在旁邊拍照與記錄整個過程,後來眼看時間快到了,他們還跑到一個校園中的假日市集活動中去請人加入,真是活力滿滿阿!

他們這組的努力並不只在這九十分鐘而已,還有事前的討論與準備,真的是非常用心。

但可惜的是,簡報的時候太過中規中矩,在短短的一分鐘內,並沒有讓人感受到 100% 的事前努力;雖然我很佩服他們的執行力,但這畢竟不算競賽,也很難多說些什麼,想在旁邊搖旗吶喊都沒辦法。

只是我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就是,當各組說明完他們各自的做法後,並沒有一個很好的點評與建議,講白話就是沒有做總結,感覺這個任務只完成了一半。

業師的演講分享很棒,我也非常認同她的一些理念,但她在「種子基金任務」這個課程活動中,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給我的感覺就是,她講她自己的想法,即使沒有「種子基金任務」這個過程,她還是可以講一樣的內容。

這點很可惜,畢竟我這組的同學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種子基金任務」上,除了他們自己行動的收穫外,或許他們也想聽聽創投給的任何提點與建議;其實我也在等這個環節,結果竟然沒有....讓我有點傻眼。

讓我先總結上午的活動內容,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是業師的一句話:「錢是中性的工具,透過錢來展現自己最高的核心價值與內在抱負。」

其他的部份則比較像業師的自我介紹,以及宣揚她的理念。如果這是一個創業的專題演講,我會覺得她講得很好,像傳教士一樣,反覆地訴說她的理念,以及這理念的來龍去脈。

我也記下了好幾個名言,例如:「通過世界是回家的路」、「成為自己的投資人,我的產品叫台灣」等;當然還有提到吳清友講的:「錢用在自己的土地上,再怎樣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但這是一個有關於「國際創業生態」的課程,我聽了半天,似乎沒發現跟國際創業或創投連結的資訊或介紹。

我本來比較期待聽到的是:

1. 國外創投在什麼情況下會對台灣的新創有興趣?

2. 台灣的新創團隊要考慮到哪些點,才有機會吸引到海外的資本?


再來,如先前所提到的,我本來以為業師會點評「種子基金任務」並給出建議,但我聽到唯一相關的是「不怕被拒絕」;後來 William 有補充「不怕丟臉」→ 保留價值低,這個說法還滿有意思的。

綜合以上所述,我的建議是:事先讓演講者理解本次課程方向,再由講者根據自身的經驗整理出適合的內容,這樣或許會侷限講者的發揮空間,但也許會更切合課程的主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商管課程(二十三) 模組六「募資、風險管理與動態競爭,和創業家思維總回顧」

這是本次課程的最後一個模組,終於熬到這天,我是既開心又覺得可惜;開心的是終於不用每週六一大早趕著去上課、可惜的是少了一個可以增廣見聞的場合。 說了這麼多,但課程本來就會有結束的一天,重點是後續我能否帶著這段期間的收穫,走得更遠。 至於為何在兩個星期後才開始寫感想,這就要講到自己的...